2023-09-17
理论意义对选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通常从硕士阶段开始就会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硕士到博士的几年间,可以对某理论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化研究。我们梳理阅读国外文献的时候也能发现,关于某个理论问题的研究通常都会有一个线性的脉络。那么,我们在课题选题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尤其在梳理研究现状时,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样会导致对理论问题的认知不聚焦,从而无法形成清晰的系统性认识。(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2023-09-16
实证研究的三角互证由三部分组成:文献综述、访谈以及调查。这里的调查内容可以是文本,例如语料库研究。整体而言,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也即文献、人、文本。因此,一个好的立体化的实证研究需要结合文献、文本和人,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博士生来说,博士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文献的证据、人的证据和文本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在评阅博士论文的时候特别看重文献综述的原因,即文献综述会决定提出怎样的研究问题,而我们需要在评价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趣的假设。(摘自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能力提升与论文写作在线研修班,专家:王峰)
2023-09-15
我们要向读者说明使用的数据类型并列出数据源,且说明数据的频率和样本周期。接着,讨论我们对原始数据做出了哪些修改。如果数据涉及一个综合列表,那么我们最好制作一个表格,显示每个系列,以及如何构造它们和它们的数据源等。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提供描述性统计信息,并编写一个简短的段落来描述数据的性质。描述性统计信息应包括估计中使用的变量,而不是原始数据。最好也包括一些数字,用数字来进一步描述所使用的系列。这些均有助于捕获数据中的一些重大变化或结构性断裂。(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19讲《怎样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专家:Ali M.Kutan)
2023-09-14
首先,作为一个研究者,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研究要保持热爱,只有这样,才会有兴趣从新角度去研究每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多关注《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特别是人民日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对于选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哪怕每天拿出十分钟简单地去读一读它的题目,也会逐渐提升对事物的敏锐感。 再有,不必过于考虑热门选题。如果某个热点非常热门,但是和自己的研究没有直接关联性,也没有必要硬往上套。比如,现在“元宇宙”非常热门,但我们研究的是纯古代的选题,如中国古代书法等,这个热点跟它就完全不贴切,硬往上蹭反而会削弱了选题的创新性,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为了硬蹭热度,反而会引起反感。(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2023-09-13
首先,我们得先考虑要写的话题。其次,一篇论文仅研究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原因是,编辑们不喜欢很长的论文;另一个原因是,如果论文有很多想法,更有可能犯一些错误,导致论文被拒。所以,在每篇论文中,我们要专注于一个大的想法。再次,了解已有研究,如果我们的想法已经被人研究了,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早期研究,修改主题,并与同事、顾问等分享我们的想法,以获取良好反馈,最终确定一个新的主题。此外,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自己拥有并熟悉开展研究必备的工具。最后,还需要确保自己拥有可用的数据集。有时候,我们可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是,在查找数据时,可能查不到数据,或者数据无法使用。(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19讲《怎样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专家:Ali M.K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