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在写作中,经常被忽视但却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对前后几稿进行反复通读,检查我们是否在规定字数内完成了任务,也就是我们的文章要简洁并且每一个字都很重要。要了解文章的风格,体现清晰性、精确度和准确度,也要注意文章的含义和连贯性,检查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如果我们能系统地反复阅读,每一次都可能对文章做一些小的修改。也许会发现,一方面的调整会导致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改动:如增加一个段落完善了文章的内容、流畅性或一致性可能会产生材料使用方面的不平衡,或者超出字数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和字数内修改直到我们的文章达到最佳平衡。这样的调整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但付出是有回报的。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完成长期任务的话,我们需要定时休息以便可以时时精力充沛地来审视自己的研究。(摘自《学位论文和研究报告写作技巧渐进式指南》,作者:斯特拉·科特雷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2024-03-04
论文在投稿之后一定会经过审稿人的评议,审稿人的工作就是评议论文,确保它符合期刊的严谨性、重要性和趣味性的标准。论文学者们应学会如何应对这些评议,以及思考如何面临后续的修改过程。在面对这些评议时,首先,需做好情绪管理。在收到负面反馈时,需要去克服负面情绪,不能让情绪影响你对审稿人的回应。其次,从拒稿中学习。拒稿也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稿件的机会。尽管被拒稿,但其中不乏建设性的评议,可以为你提供很好的修改指导。第三,通过修改和重投来提高成功发表的概率。修改时要评估不同类型的评论,充分解决编辑和审稿人对论文的意见。最后,合理处理与编辑的沟通。不要贸然给编辑打电话,本着尊重的原则来表达你的诉求。(摘自《学术写作如何讲好故事:成功驾驭写作和发表的技巧》,作者:蒂莫西·G.波洛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2月第1版)
2024-03-03
策略和技巧能提高访谈的质量。但在民族志访谈中,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没有策略。表现自然比任何表演更使人信服。举止像青春期的少年并不能赢得青春期少年的信任,这只会使得他们更为怀疑。同样明显的理由,举止像个有成就的律师在访谈律师时亦是无用的。首先,民族志研究强调在田野作业(包括访谈)中保持诚实,虚伪在访谈的环境或其他地方没有生存的空间。其次,在任何资料搜集的访谈中,目的是要向访谈者学习,而不是给予被询问者自己已经多么了解该地区的印象。最后,即使是完美的演员在漫长的访谈中也会失足,而因此破坏了信用。总之,表现自然是最好的保护伞。(摘自《民族志:步步深入》,作者:大卫·费特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024-03-02
问卷调查中,优先考虑使用已有研究的量表,必要情况下才选择重新设计量表。然而,使用已有研究的量表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尤其是当已有研究存在多个可用的量表时,我们还需要在其中作选择。因此,明晰量表选择的考量因素至关重要。量表选择的考量因素主要有六个:(1)明确量表中希望涉及的主题或情境;(2)明确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改编已有量表;(3)检查被调查者特征是否匹配;(4)明确已有量表的信效度;(5)考虑已有量表的语言及其文化;(6)量表之间是否冲突和排斥。(摘自《调查研究实操指导:细节与示例》,作者:阿琳·芬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2024-03-01
有一种类型的证据经常会被用到,那就是不厌其详而又引人入胜地描绘或是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或事件,来证实某个结论。这类描述通常都是基于观察或者访谈,其形式也从深度描述到表面走过场等各不相同。我们把这样的描述称为典型案例。 持论者常常用一段活灵活现的有关某个事件的生动描述,以便让听众动之以情。对我们而言,典型案例常常很有说服力,因为它们是那样具体生动而又细致感人,很容易就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因为生动具体的案例诉诸我们的情感,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寻其他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尽管典型案例和某个结论表现出一致性,也不要因这种一致性忽略了进一步地判断。别忘了求证“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摘自《学会提问》,作者: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