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
该写法主要是从多个主体出发,依据“四个什么”,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抑或多个主体共同合作,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一句式的好处是能够从多主体的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提出对策建议,避免“假大空”现象的出现。 可以使用下述模板:对于XX(本文的研究问题),我们要正确应对,不能一概拒斥。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什么内容”(本文的研究主题)对于“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体)的积极意义,“有什么用”(本文研究主题对研究主体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为什么有用”(本文研究主题对研究主体的消极影响)。基于此,为了正确应对......(本文的研究问题),国家和社会要“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国家和社会的具体做法);学校要“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学校的具体做法);“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体)要“为什么有用”(本文研究主体的具体做法)。(摘自《论文“对策建议”部分的五种写法》,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5日)
2025-03-21
作者可以在摘要最后一句话,先论述本文的理论价值/意义,再论述本文的实践价值/意义。该写法比较简单,作者只需要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找到符合自己论文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之后展开论述即可。这里的“理论价值”指的是对已有理论的潜在价值。比如澄清概念、揭示机制、构建指标、纠正观点、补充资料等;“实践价值”指的是对已有实践的潜在价值。内容上可以从什么内容(国家、社会政府、行业/产业/机构/企业等)、有什么用(能解决这些主体遇到的什么难题)、为什么有用等去写。(摘自《实证论文摘要最后一句话的五种写法》,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9日)
2025-03-20
并行推理,通常是指文献梳理过程中引用多条文献,提供不同的观点来论证文献综述中的某一条论断。比如“关于……研究,xx学者认为……;xx学者提出了……;在xx学者看来……”。这种推理方式相对简单,很多作者经常使用这种推理形式来展开文献综述,但因为罗列了很多文献,一段话写不完,需要两三段来“堆砌”这些文献,导致文献综述显得冗长且对论文研究问题的推导帮助不大。并行推理如果想要做到简洁有力,需要注意两点:一,只重点梳理与论文研究问题相关的观点,不“面面俱到”;二,不同方面的文献梳理之间需要衔接,从而确保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摘自《文献综述写作的“一段话”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0日)
2025-03-19
扎根理论的主范畴不仅要对现象进行静态描述,更需要揭示现象背后的过程性机制,也即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是怎么发生的,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理论解释。这种动态性体现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需要不断地对数据和概念进行比较,捕捉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构建出能够解释“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理论模型。 在《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旅游管理》2022年第2期)中,作者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了民宿创业成功的多维整合模型,提炼出了创业环境、创业者特征、创业资源、创业战略、创业学习这五个主范畴。这些要素不仅单独影响民宿创业成功,还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动态过程:“创业环境”作为外部因素,既能单独影响民宿创业成功,又能通过“创业战略”间接作用于创业成功。“创业者特征”和“创业资源”作为内部因素,不仅能单独作用于创业成功,还能通过“创业学习”或“创业战略”间接促进创业成功。“创业战略”和“创业学习”作为过程因素,不仅能直接促进创业成功,还能通过动态循环关系持续影响创业成功。通过民宿创业成功的动态发展机制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知道“民宿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把握到这些因素是怎么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来促进创业成功的。(摘自《扎根理论范畴涌现的五个创新策略》,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2日)
2025-03-18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样本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信度。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需注意以下四点,首先,应清楚定义目标群体,明确目标群体的特征,并据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抽样策略。其次,需确保样本能够覆盖群体多样性。避免因样本选择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论的局限性。同时,还需考虑样本量是否足够支持研究结论。如果样本缺乏代表性,研究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从而削弱研究的实际意义。此外,研究者还应反思样本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并在研究中加以说明和讨论,以增强研究的透明性和可信度。(摘自《实证数据收集的五个关键问题》,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