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在引用文献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某一观点是否需要标注文献”的界限在哪里,可以参照以下简单的六条规则:(1)独特的观点。当某一具体资料中的观点或看法具有独特性时。(2)独特的结构或组织策略。即便观点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但如果作者处理问题的方法具有独特性,或观点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智力结构,就必须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3)某一具体资料中的信息或数据。如果从某一资料中收集到的信息属于事实、统计、图表等,那么就需要注明出处。(4)逐字引用的词语或段落,如果它体现了作者论证的独特性,就需要加上引号并注明出处。(5)不是普遍知识。任何时候提到他人作品中的观点时,如果它并非广为人知,就必须注明出处。(6)如有疑惑,便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总不会有坏处。(摘自《如何写出好论文》,作者:布莱恩·格里瑟姆,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
2024-03-19
虽然阅读试验性研究报告的人主要是研究者本人,但是,研究者也应该把试验性研究的心得体会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即使是以备忘录的形式呈现。试验性研究报告与最终的研究报告的区别在于,试验性研究报告必须详细描述研究设计与实际研究程序之间存在哪些不协调之处。试验性研究的报告可以围绕这一内容,分几个小问题来写。如果有好多次单个试验性研究,那么一个试验性研究结束后,在其报告中要体现出下一个试验性研究中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提高。换句话说,报告中要包括下个试验的改进措施。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经过多次重复,那么最后一次试验性研究的试验方案,实际上就成了案例研究草案的原型。(摘自《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作者:罗伯特·K.殷,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
2024-03-18
研究价值可分为理论/学术价值和应用/实践价值。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问题会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理论层面,另一个是实践层面。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一些研究问题可能只会涉及理论层面,较少或者不会涉及实践层面,比如历史学、文学、艺术学这类人文学科;与此相反,也有一些研究问题只会涉及实践层面,较少或者不会涉及理论层面。虽然这两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们在理解研究问题、做课题申请时,需要将两个层面兼顾。如果只侧重于课题的一种层面,那么就会面对一个难题,即在课题写作过程中对另一层面无从下手。现如今,大部分的课题申请书都会明确要求我们写明两种价值,当然这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但是我们作为作者,目的是要申请课题、立项,所以必须要兼顾研究价值的两个层面。(摘自《课题申请书“研究价值”的两个层面及其写作技巧》,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23日)
2024-03-17
事实上,可能恰恰是某门起初看上去不相关的学科最终产生了对特定研究问题的见解,而这些发现只有进行全面文献检索才有可能。所以对于跨学科研究新手来说,全面检索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全面文献检索要在研究未开展之前就有意识的开展,即在学者确定主题可以从跨学科意义上研究并识别相关学科之时就需要了。识别潜在相关学科可能需要扩展文献检索,直至人们确信所有相关学科及其重要见解和理论都已被识别。简单来讲,进行全面文献检索包括识别所有相关专家就该主题的见解与理论。它既关注学科广度,即有多少学科就该主题写过文章,也关注学科深度,即某门学科就该主题生成见解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等。(摘自《跨学科研究文献检索的两个常见错误与规避对策》,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8日)
2024-03-16
“文献综述”的写作质量对论文整体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可以清晰勾勒出关于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图谱”,在此基础上寻找突破口,从而自然地引出论文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的写作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展开:首先,对文献进行分类。所谓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后面要梳理的文献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分类,一两句话交代清楚文献梳理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即可,为读者勾勒出该主题“研究图谱”的脉络。其次,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也即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逻辑将重要的文献观点呈现出来。最后,提出文献批评,文献批评是指文献梳理之后的评述,即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这是推导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摘自《文献综述三步走:规范与模板》,作者:李月月,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