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分析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自己也能从中获益。“以……为例”这类论文就是对这句俗语的总结、延伸。此类论文看起来容易,但是写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作者在写这类文章时,经常出现一个问题,即框架结构不合理,导致论文整体结构混乱。作者可以借鉴如下三类写作框架:(1)前言-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培养目标、组织模式(包括内部与外部))-研究对象的实践策略-策略归因;(2)前言-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实施逻辑(实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影响/挑战/结论;(3)前言/提出问题-现象呈现-多样本/多主体之间的异同点分析-结论与讨论/成效与展望。(摘自《期刊论文“以某某为例”的三种经典写作框架》,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1月3日)
2023-11-14
“认知多元化”这一概念,是指学科用来认识、描述现实的多种方法。认知多元化跨越学科存在,尤其是跨越社会科学中的学科甚至是人文学科存在。把某个特定认识论与某门特定学科联系在一起是成问题的,因为现代主义与更新兴批判法对知识形态存在着严重分歧。一方面,部分跨学科研究者致力于传统的现代主义方法,相信客观、基于经验、理性分析的真理是可以了解的,从方法论上和其自身思维模式一致的不同学科中选取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存在研究者属于认知诠释主义者,把认识论视为“完全任意的、不过是让人们所支持的观点合法化的政治权力游戏”。(摘自《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作者:艾伦·雷普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2023-11-13
“协同治理”是个人、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联合国治理委员会的界定)。它是使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主体得以调和,并且采用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促成协商与和解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简言之,它是一个互动、协调的过程,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系统的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协同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具体适用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3月第2期)一文中,作者结合我国现状,从主题构成、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协同治理”理论的三大基本使用领域为: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供给。(摘自《“协同治理”理论的三个适用主题及其写作框架》,作者:亓钊,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0月30日)
2023-11-12
在某些研究项目中,调查者可能并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提出,哪些变量有待测量,哪些理论可以引导研究。这种不了解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比较特殊、边缘(如居住于阿拉斯加的原住民),或是研究议题比较新奇。在这些情况下,最好先通过定性研究了解哪些问题、变量、理论等内容需要研究,然后进行定量研究来推广、检验前期探索的结果。混合方法项目最适用于这类情况。先通过定性研究进行探索,然后利用定量研究来检验定性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摘自《混合方法研究:设计与实施》,作者:约翰·W.克雷斯维尔(John W.Creswell)、薇姬·L.查克(Vicki L.Clark),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
2023-11-11
很多已经发表了的文章,甚至是发表到核心期刊的文章,都经常使用倒推去推导自己的研究问题,那么既然别人能用倒推且发表成功了,为何不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式呢?一是因为,在科研领域,能发现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存在学术空白的问题的情况非常少见,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便是学科领域的专家也不会那么容易找到。而我们找到的这个空白,是否是真的空白有待考量,即便是真的空白,为何别人都没有发现,或是发现了为何没有去研究,这是否有研究价值,也有待考量。二是因为,使用倒推简单,但解释清楚倒推很难。并不是说使用倒推,推导出这个方面研究少,然后我就要去研究,这样便认为是推导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研究问题相当于没有推导出来。只有解释清楚了研究这个“较少”研究的领域合理、研究这个问题非常迫切、使用了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视角/材料去研究能解决XX问题,才能算推导出了研究问题。(摘自《文献综述的“倒推”及其合理解释》,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