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贡献分层式述评,是指以“学术贡献”为主线进行文献梳理,且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学术贡献大小”对文献进行分层呈现,最后对上述文献的学术贡献程度做出评价。这是因为文献综述的最终目的,是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而要达到这样的写作效果,就需要选取跟自己论文联系最紧密的那些文献。这就涉及“学术贡献”,即特定文献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做了什么推进性工作,为他人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哪些学术支持。 《有意义的绿色创新:基于战略三脚架视角》引言部分第一段,作者说“传统创新研究范式大多关注注创新如何提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即集中在创新和经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这部分研究虽然加深了对于创新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认知,但忽视了企业创新的意义”。这是该文就已有研究“学术贡献”做出的第一层评价。即传统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但也存在理论不足。之后,作者又说“基于此背景,曲冠楠、陈劲等学者提出了有意义的创新范式”,并认为“该范式强调创新不仅要有经济意义,更要注重其社会属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这是该文对已有研究“学术贡献”做出的第二层评价。(摘自《文献综述“述评结合”的五个策略》,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0日)
研究开展的时机即研究所处的时间阶段是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一大因素。大家在研究开展前可以先追问自己几个问题:是要研究一个时间点还是一个时间阶段?是研究同一时间还是不同时间的所有现象?如果是研究一个时间点,那么研究方法的可选择性就比较多。而如果是研究一个时间段,那么可能选择就相对有限,质性方法可能多采用“跟踪研究”,而量化方法可能考虑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文本分析。 以《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协作学习跟踪研究》(《外语教学》2016年第6期)为例,因为作者想要研究学生的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这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阶段,单次的数据无法客观反映研究问题,所以作者采用跟踪研究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开展调研。整个教学介入的过程共持续了12周,每周进行一次,通过这种阶段性的跟踪实验,作者获取了足够数量的调查资料,以便后续进行资料的分析,得出可信的研究结果。(摘自《论文写作“研究方法选择”的五个简单策略》,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1日)
人们对访谈问题设计的最大误解,就是以为任何访谈都应只能是开放式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访谈问题是封闭还是开放,取决于所需信息的类型。这里的信息类型,是指自己希望通过访谈了解哪一类信息,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其中,定性信息包括个人感受、态度、经验、见解等,通常通过开放式问题获得。定量信息包括统计数据、频率、数量等,通常通过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问题获得。访谈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深度和广度,灵活决定是否采用开放式问题。(摘自《研究问题转化为访谈问题的三个关键:以扎根理论范文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5月28日)
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同一问题,研究者可以在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上提高自信。根据三角互证的原则,混合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研究结果的机会。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数据或多或少具有一致性时,研究者会更加自信地认为研究结果是准确的。 运用同样的三角互证原则,研究者还可以验证某一特定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比如,如果研究者想知道网络问卷是否会使回答者给出的答案失真,他就可以与传统的纸质问卷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者就可以自信地认为网络问卷没有对数据产生负面影响。 混合方法作为一种开发研究工具的方式也是很有价值的。例如,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得一些质的数据,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量的数据之后,这样做可以增加研究的效度。通过访谈和焦点小组收集到的质的数据,一开始可以用来帮助修订相关的问卷问题,后期还可以用以确保这些问题用词恰当。(摘自《混合研究的五种适用情形》,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2日)
发展概念建立理论的程序问题,指的是特定现象所对应的流程、规则、机制等过程性、体系化的范畴,包括结构模型、结构特征、结构维度/分类、影响因素、逻辑脉络、内化机制、演化机制/过程、形成机理、路径、指标体系/量表等。要研究过程性、体系化范畴,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就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不仅如实记录研究问题所指向的一切事实,还要围绕上述事实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揭示出研究问题自身的内在逻辑。 相比其他研究类型,扎根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强调“理论建构”,它提供了一套如何发展概念的固定程序,在发展概念中建构理论,从而解决相关问题。比如,“教育思想的形成”就是一个程序问题。一方面,“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各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构成了一个体系化结构,最终形成了特定的思想,因此它又体现着体系化。符合上述特征的研究问题,就适合使用扎根理论。(摘自《“扎根理论”方法适用的7种问题类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2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