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5
首先要理解被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对完全拒绝的论文,编辑通常会表达不愿再看到该文,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期刊。其次,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不仅仅是笔误也有专业知识上的错误,因为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你相同领域的专家。如果作者对否定的原因有异议,可以向编辑部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据理力争,在回复中委婉地表达一下你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新的一轮审稿程序。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再次,如果文章被拒绝是因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这类文章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期刊,编辑通常会考虑重新受理。最后,如果被拒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仔细考虑审稿人意见并认真修改文稿后,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其他刊物。(摘自《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作者:金坤林,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023-11-24
定性研究通常是开拓性的,当研究者不了解其研究对象的理论基础和所含变量时,就需要运用定性研究对该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的特征包括:(1)由于明显缺乏理论支持和前期研究,有关概念显得“不成熟”;(2)现有理论的注解可能不准确、不协调、不正确或存有偏见;(3)存在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进一步深究、描述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必要;(4)研究问题本身的性质可能不适合采用定量研究。而在一个定量研究的论文中,一般是通过弄清楚什么因素或变量将会影响研究结果来提出问题。例如,就裁员的问题而言,研究者可能去寻求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企业规模的缩减;而另一个研究者可能要去弄清楚已婚夫妇的高离婚率,并探究经济状况是否对离婚有影响等等。(摘自《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作者:约翰·W·格雷斯维尔,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023-11-23
解释“很少研究”的后果,就是解释如果不研究“别人不怎么研究”的某个问题,可能会带来什么不良结果,而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后果,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它。以《论古代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以家谱资料为中心》为例,该文研究的是“古代底层文人的文学批评”,但论文作者认为“以往文学批评史很少关注底层文人的批评活动”。如果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此文的文献批评就属于“倒推”。 但实际上,该作者“倒推”完紧接着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也即“这不仅造成批评对象的偏失和批评范围的狭隘,也导致了批评结论之雷同和批评方法之单一”。这其实就是从“后果”层面,对自己“倒推”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因为存在这样的严重后果,所以就有必要研究“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摘自《C刊文献综述“无人研究”的六种解释方式》,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1月13日)
2023-11-22
该写法是论文“对策建议”部分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从解决实践困境/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针对“四个什么”,提出对策建议。这里的困境/问题与对策建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个此类写法的模板句式。 XX(本文的研究主题)……(关于此研究主题的现状及带来的问题)。因此,“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题)的有效实施必须“什么内容”(围绕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采取以上对策建议的积极影响)。当然,XX(本文研究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目前来讲,要摆脱XX(本文研究主题的实践困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实践困境,提出具体解决方法)。(摘自《论文“对策建议”部分的五种写法》,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1月10日)
2023-11-21
首先,确保资料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充分性”与定性研究中资料的量有关,类似于定量研究中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参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效力。当获得足够的资料使得以前采集到的资料得以确认(饱和)和理解时,说明收集的资料就取得了充分性。“适当性”的意思是,为了满足研究的理论需要,信息的取样和挑选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机的。为了使浮现中的模型得到饱和和确认,要从多渠道获取资料。其次,进行离常案例分析。持续比较法表明,研究者要继续建立并检验理论的完备性。为此,研究者要跨越不同的参试来确定,研究结果对那些看似例外的个案如何适用。通过特意搜索这些“离常”案例,就可能检验并修正临时假设,从而使它能够接纳新的和不同的资料。(摘自《顺利完成硕博论文--关于内容和过程的贴心指导》,作者:克叶尔·埃瑞克·鲁德斯坦;雷·R.牛顿,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