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研究者应该以一种诚实、开放的方式进行研究。但是,有些时候让研究者完全向参与者公开和诚实是不可行的。完全公开诚实可能会导致研究无法真实发生,或者会使参与者以某种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方式行事。针对非法行为和敏感问题的研究就是明显的例子,在这些情况下研究者会觉得有必要对真实情况有所保留。甚至是在一些更为日常的研究领域,有时候一开始就完全公开研究和目的也会影响数据的收集和研究结果。比如,在许多心理学实验中,如果研究对象事先知道研究者要研究的内容,实验就无效了。据估计,有四分之三的心理学实验只告诉参与者某一方面的信息,而不让他们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 如果有必要采取一些形式的欺骗,研究者就会面临道德两难的问题:从好的研究设计的角度出发,欺骗是必需的,但是从研究伦理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欺骗又是不好的。幸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解决办法。在大多数专业机构公布出来的行为准则中都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研究者出于研究的目的而不得不采用的欺骗是可取的。在这些情况下研究者要:一、明白欺骗是违反伦理准则的;二、提供明确的正当性说明,表明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用欺骗的。(摘自《社科研究的三个伦理问题》,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14日)
2024-10-21
可以使用“研究较少”+“研究不平衡导致的矛盾”这种形式增强说服力。 以《“破茧成蝶”:知恩图报塑造日常组织活动战略化》(《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为例。作者研究的是知恩图报对日常组织活动战略化的影响。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先指出日常活动包含两种关系规则,即“组织规章制度的价值规则和遵从文化礼俗的人情法则”,之后作者指出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第一种规则,而忽视了第二种规则,从而导致了在组织战略实践中,存在着两种规则之间的战略性冲突。 也就是说,作者虽然提到了“某某方面研究较少”,但这方面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已有研究关注的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联系。借鉴这一写作思路,我们在文献综述评述已有研究较少时,可以尝试着寻找下自己研究的某一方面与已有研究关注的某些方面的联系,从而找出已有研究未关注这一方面及其存在的现实矛盾,引申出自己研究的现实必要性。(摘自《文献述评的五个写作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14日)
2024-10-20
评价“研究对象”,就是顺着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观点,对研究对象的地位、作用、复杂性的分析,将研究对象及其结论观点置于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中进行考量,体现一定程度的理论升华。 以《詹姆逊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基于文化政治学与精神分析学》(《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期)为例。这篇论文是比较詹姆逊、齐泽克两人的意识形态理论。作者先点评了詹姆逊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不足之处,“只是副本的批判,而不是原本的批判。……层面的批判远不足于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都没有深刻剖析……,没有揭示……,丢掉了……的精髓”。而后指出,“凯尔塞·伍德对于齐泽克的评价也适用于詹姆逊”,即“贡献在于为我们解析时代病症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手法,但无法像马克思那样指明变革世界的路径”。通过引用另一位学者的评价,一方面体现出自己“评价”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超越论文本身所研究的詹姆逊、齐泽克,而上升到对马克思贡献的评价,并在肯定马克思具有更大价值的基础上,也间接回应了詹姆逊、齐泽克两人贡献的有限性。(摘自《论文结论“理论升华”的五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10日)
2024-10-19
学位论文的摘要写作可以采用以下写作模板,即“现实背景+主题重要性+研究目的及总体思路+具体章节内容及各章结果+创新之处+政策建议”。这一写法,突出对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或各章内容及各章发现)的阐发。对研究思路的详细阐述,可以体现学位论文论证过程的严密性、研究思路的合理性。对研究结果的详细阐述,则可以体现论文观点的创新价值。这一写法,对研究背景、政策建议等要素不刻意强调。原因可能在于相关背景众所周知,但相关问题痼疾难返,所以淡化研究背景和政策建议,而把摘要的写作重点放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上。(摘自《论文摘要写作的八个模板》,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22日)
2024-10-18
章节之下“段落”是论文写作的底层单位。论文段落如何实现纵深扩充和饱满充实?“夹叙夹议交错式”写法可以实现。“夹叙夹议交错式”是指,写论文时一边自己陈述事实,一边呈现观点的分析论证,“陈述”与“论证”交替使用,自己说的话和他人的文献引用交错分布,以此实现论文段落纵深扩充的写作效果。一方面,夹叙夹议可让作者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能穿插分析、得出论点,更好地展示论点、论据和理由的逻辑关系,增强段落内容的立体感和问题论证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夹叙夹议交替使用、交错分布,可以逐步深化论文主题内容,特别呈现转折、争议的核心内容,充分展示作者对论文问题的思考过程,方便作者捋顺、读者理解论文的实际展开过程。这一写法的典型结构是,主体叙事+叙事理论化+评价总结+叙事转折/变化+理论解释+总结演绎。(摘自《论文段落“有深度”的五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