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使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主要是出于管理上的便利,而不是为了增加抽样精度。有时候随机选择个人是不行的。例如,如果每个病房只选择少数病人调查的话,就会打搅到所有的病房。有时候个体的随机选择在管理上是难以实现的。解决个体作为抽样单位带来的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被调查者的群体或群集。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可以从所有参与调查的可能个体中随机选择一个子集。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类似,除了随机指派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以外。这种方法假定总体是由自然的或预设的群集或群体组成。简单随机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简化了调查管理。它可以用于随机抽选个体存在不方便或不道德的情形。其缺点是需要复杂的统计方法去使抽样单位(医院、街道、学校)和分析单位(病人、工作者、学生)相吻合。也就是说,要根据群集(诸如学校)抽样,但却是在个体(诸如学生)层面分析数据。(摘自《调查研究实操指导:细节与示例》,作者:阿琳·芬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2024-04-27
论文的讨论部分旨在通过总结正文的研究发现来回答研究问题,也会涉及到推测一些意外的发现以便创造新的理论见解和未来的调查方向,还可以用来确定研究理论贡献或实际意义,并承认研究局限性。但很多作者在撰写讨论时仍不能把握基本的写作逻辑,出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重述结果。并未有理论贡献和实际意义的体现。第二,漫无边际。到处延伸,只有一两句话谈及主题。第三,过度讨论。夸大研究意义,虚张声势。第四,肤浅的解释。阐释研究结果所带来的启示时较为肤浅,不能引人反思。一个较好的讨论部分应该满足以下三个要素。首先,通过阐述理论贡献来兑现引言中的承诺。其次,通过阐述其他层面的贡献(如方法上的贡献)来表明研究的重要性。最后,要承认自己研究的不足之处,表明研究局限性,阐述未来研究方向。总之,结论需要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结束“故事”。(摘自《学术写作如何讲好故事:成功驾驭写作和发表的技巧》,作者:蒂莫西·G.波洛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2月第1版)
2024-04-26
摘要在期刊论文编辑审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摘要首句的写作精彩与否,亦有可能影响着论文的录用结果。以下总结的三种摘要第一句写法,有助于提升摘要亮点,激发编审老师产生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一是开门见山,直面现实问题,凸显研究价值。即在摘要第一句将论文研究所聚焦的现实问题予以明确,以让编审老师立刻得知此项研究的紧迫性,凸显论文的研究价值。二是直言已有研究不足,引出论文的创新点。因为高质量期刊更注重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因此只有具有独特、新颖和有创意的研究才能引起同行的关注和认可。三是巧用设问手法,引导读者跟随深入阅读。设问可以引起编审老师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论文内容的进一步关注,从而提高我们的稿件进入下一流程的可能性。(摘自《C刊论文摘要第一句话的三种写法》,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4月11日)
2024-04-25
撰写实证论文的讨论部分时,作者可以考虑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写作:(1)研究问题是什么?首先要有个介绍性段落来提醒读者论文在研究什么内容。(2)研究对已有知识的贡献是什么?用一段话来阐释论文对已有知识的贡献或补充。(3)研究结果意味着什么?描述论文研究结果对于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样本到底有什么意义。(4)研究结果是如何跟相关的基础理论建立联系的?研究结论符合这些理论吗?还是跟这些理论不一致?(5)研究结果与以往的证据是否吻合?并解释原因。(6)研究的局限性是什么?(7)未来可以研究什么?(8)特定结论的实践意义是什么?(摘自《管理研究方法》,作者:菲利斯·塔雷诺,罗斯·多诺霍,布莱恩·库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2024-04-24
进行文献综述前需要找到可以综述的文献,在文献综述中也需要遵照既定的目的合理展示文献观点。这一过程要想完整呈现,需要包含七项任务。(1)选择研究问题。选择清楚研究问题,才能对利用哪些文献有个大致了解。(2)选择目录或文章数据库、网站和其他信息来源(相关领域的专家、互联网以及文章中的参考文献目录)。(3)选择检索词。检索词是用来获取合适的文章、书籍和报告的单词和短语。(4)应用实用筛选标准。最初的文献检索总是产生许多结果,但是只有部分是相关的。需要设定取舍标准,以筛选文献,找出相关的文章。(5)应用方法学筛选标准。方法学标准包括评估研究范围充分性及其科学质量的标准。(6)进行综述。可靠且有效的综述需要使用标准化的形式来抽取文章中的数据,培训综述人(如果不止一人)做抽取工作,监测综述质量,并对这个过程进行小规模测试。(7)综合结果。文献综述结果可以描述性地予以综合。描述性综合是基于综述人的经验和可获得文献的内容和质量而对综述发现的一种解释。(摘自《如何做好文献综述》,作者:阿琳·芬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