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要素齐全”式标题说的是,报纸论文的标题同时体现了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从形式规范上比较接近期刊论文的标题。有的标题甚至还包含研究框架、研究发现等要素。比如,《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这一标题,同时呈现了研究主题(列宁认识论思想)、研究问题(列宁的认识论思想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研究框架(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青少年手机依赖:评估、风险因素及防治》这一标题,也同时体现了上述要素,冒号前面的文字说的是研究主题,冒号后面的文字说的是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 总的来说,“要素齐全”式标题在报纸论文中并不算最常见的标题类型。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从标题上,就能直接看出哪些是报纸论文、哪些是期刊论文。尽管此类标题在报纸论文中占比较少,但由于其较为完备、规范,我们仍然将其作为报纸论文标题拟制的一种重要方式。(摘自《报纸编辑喜欢的10种论文标题:以〈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9月13日)
2024-06-04
有时候,一些论文的选题可能是针对某个较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在梳理文献时,若仅是围绕这一具体的研究对象呈现相关文献,则可能存在文献数量不充足的情况。有些作者可能便因此直白地说明“文献较少”,或者直接隐去了文献综述部分。这样一来便无法从学术层面说清楚研究缘起及由来。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围绕这一研究对象寻找其上位概念进行梳理,便是可行之举。上位概念即属概念,用通俗的话来讲,可以理解为其内涵和外延包含得更广泛的概念。(摘自《文献梳理体现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四种基本思路》,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7月25日)
2024-06-03
针对某一问题,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立场和选择,从而出现多种情形。只有同时纳入这些不同立场群体所对应的不同情形,对比其编码情况,并确认无新的类属,才能说研究具备了较高的信效度。 比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采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一文,作者考虑到虽然论文研究的是“采纳影响因素”,但如果仅研究已经采纳的群体样本,那么难免会得出不够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采纳”问题上除了“已经采纳”这一情形,还存在与“已经采纳”相对的其他几种情形,比如“听说过但还没采纳”“有意向但还没采纳”等。因此,作者继续对比使用者(已经采纳)与知晓者(尚未采纳)、意向者(尚未采纳)的编码情况,最终发现上述三个群体在多个方面的类属没有差异,同时进一步发现了使用者、知晓者、意向者对使用CSE的成果期待所存在的具体差异。(摘自《扎根理论方法信效度检验的五种方式》,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9月21日)
2024-06-02
“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学习的是“理论”层面的相关知识,而不是理论之外的其他知识;二是要学习的是处于前沿的那些理论知识,而不是司空见惯的那些理论知识。大人物自身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们更可能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位置,引领着学科专业研究的方向。学习大人物的论文,就是学习他们所提出的前沿见解。因为理论本身是前沿的,所以普通作者对这些前沿理论知识接触得越早,越有利于丰富自己的学科理论知识储备,进而有利于早日融入上述前沿理论知识所酝酿形成的学术研究重点领域,从而在富有发展前景的特定方向中,占得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先机。(摘自《学习“大人物”论文的五个建议:以《中国社会科学》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7月03日)
2024-06-01
论文选题可以借助“热点词为辅,主题词为主”的思路来“蹭热点”。热点词为辅,主题词为主的选题则并非“正面突破”,而是略微降低难度,以热点词为辅助,或是将热点词作为研究背景,或是作为一个关键变量或要素,主要探索的是其他主题。以数字化转型为例,很多论文选题或是“数字化转型背景+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结构,或是以“数字化转型助推/赋能+主题词”来呈现选题。无论是哪种呈现形式,数字化转型均处于辅助地位,前者将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置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看似数字化转型“置身事外”,仅作为研究背景,但若脱离该研究背景,则该选题便会黯然失色。后者则以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关键要素,其与专业领域内的关键主题词有较大联系,甚至会带来较深远的影响。在此结构中,虽然“数字化转型”处于辅助地位,但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摘自《论文选题“蹭热点”的三个有效策略》,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