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精心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可以产生大量丰富的材料。避免那些只能回答“是/否”或几个字答案的问题。使用提示和非言语暗示:流露出我们的兴趣,身体前倾并问一些后续问题来鼓励受访者敞开心扉畅谈。可以请受访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参加了这个事件你高兴吗?”“你有没有后悔参加了这件事?有没有不利的方面?”避免引导性问题/提示(这会引导受访者给出一个特定答案):“参与这件事一定是很棒的吧?”“你喜欢它吗?”“我猜你对结果很满意吧?”“那肯定是令人讨厌的吧?”另外,还要注意适当给出提示,使访谈不偏离中心,让受访者返回到采访要点上:“关于……,你早前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这真的很有帮助,谢谢你,我还想问问你……”(摘自《学位论文和研究报告写作技巧渐进式指南》,作者:斯特拉·科特雷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2024-01-28
论文写作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则必定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基础性的能力。但因缺乏系统且专门的训练,很多科研工作者的这些能力均较为薄弱。因此,亟需了解这些能力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升训练。论文写作的基础性能力包括以下五种。第一,由现实“敏感”和理性表达合力形成的感知力。第二,包括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构思力。第三,对“已知”合理布局以生产“未知”的创新力。第四,由全局观、局部观和“故事”核组合而成的论证力。第五,对语言进行“生动”加工以强化可读性的描写力。科研工作者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加训练,以提升基础写作能力。(摘自《论文写作的五种能力》,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23日)
2024-01-27
重复率对于学术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期刊论文进入初审、学位论文进入盲审的门槛标准之一。以下三种方式可有效解决论文重复率过高的问题。一是做大分母,降低总文字复制比。论文查重的基本原理为论文重复的部分除以论文的整体(重复的内容和自己写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变大分母——增加自己写的部分,来降低复制比数值。二是增添/替换论据,提高原创性。在部分观点内容与他人研究相同的情况下,可通过增添新的论据材料,或是替换与已有研究相同的论据来支撑重复性的观点内容,避免简单地重复使用之前的引用或论证。三是引用前铺后申,稀释引证内容。即,在引用的那句话前面和后面分别加上一句话,以对引证内容做铺垫和申展。(摘自《降低论文重复率的三种有效策略》,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11日)
2024-01-26
很多人在策划论文选题时,总是想一步到位,没有中间站。比如有人在研究酗酒时,会直接想到要讨论个体的认同、自我意识,或其他一些与社会组织或社会互动有关的高度抽象化的方面。然而这样做出来的选题,是比较普通的。因为一般说来,关于自我意识或认同的研究有很多,如果只是将酗酒行为放在认同领域去研究,那么通常不会有什么新奇的发现。 那么如何提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呢?一方面要比我们发现的特定事实更具一般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像认同或社会互动那么笼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比如如果你研究某地区教师职业生涯的问题,使用“中间层次思考”提炼研究问题,就不能使用“教师”、“学校”、“学生”、“校长”等案例细节的词,也不能用“认同”、“理性选择”或其他更抽象的概念。此时你可以提炼“科层体制环境如何影响教师职业选择及其动态平衡。(摘自《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作者:霍华德·S.贝克尔,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
2024-01-25
质性研究中,数据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就算其他部分写得再出色,论文的水平也会被大打折扣。而有了数据之后,如何将这些数据清晰展示,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组织数据时需要有一定的逻辑结构,让含有数据的各部分框架结构清晰合理。当安排数据呈现的结构时,必须确定这种结构能有效展示研究数据,以及有效地运用数据论证论文的观点。 主题式结构是常见的结构之一。主题其实就是根据信息提供者的数据集群提炼的观点。因为质性研究者倾向于按照归纳型研究者归类,通常更注重根据数据推导主题,所以按照主题安排各个数据章节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经常容易出现罗列数据的现象,还需要考虑清楚如何将各主题链接起来,共同推动形成论文的整体论点。(摘自《质性研究论文写指南》,作者:萨莉·诺普·比克伦、罗尼·卡塞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