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提出的“路径”观点不可以无凭无据,要呈现针对性的问题予以对照。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呈现方式:或是在文章中单设一个章节说明围绕XX目前的现状/现实困境/问题,或是在“路径”的阐述段落中,夹杂着与路径相对照的现实问题的说明,以前者的形式呈现较多。但此时,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与“路径”是否一一对应的疑问。有些作者认为,若是现实问题一一对应,难免机械。但实际上,“机械”与否,实际上与标题的设置与内容的呈现不无关系。以课堂教学举例来说,若“问题”的标题设置为“缺少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枯燥”,而到了“路径”部分,为了体现问题针对性,标题则设置为“师生有效互动”“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则很容易陷入“机械”,因此,“问题”与“路径”的对应是必要的,一一对应当然是可行的,只是需尽量避免呈现方式的上的显性“机械”。(摘自《论文“对策建议”部分写作的三个建议》,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2月22日)
2024-06-16
(1)研究某一理论的纵向发展,比如《马克思的“适应性”货币流通理论及其在现代的变化》,从题目中我们能看出,这篇论文是研究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及其在现代的变化;再如《需要货币做什么——当代货币需求理论的讹误与货币需求原理重构》这篇论文主要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当代纠偏。也即,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在领域的某一理论,研究它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或问题。 (2)理论之间的横向比较,比如《什么样的教师学习是有效的?——对西方学界三种教师学习理论及实践的思考》,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学界三种教师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有效学习的实践。通过比较不同理论观点的异同,得出更优的方案,这也是利用提出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 (3)某一理论下的综述研究,比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这篇论文主要是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对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研究,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梳理该视角下的新观点,可以为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借鉴。(摘自《提升论文“理论性”的五个实用策略》,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5月22日)
2024-06-15
参考文献是发展和区分新理论的必要条件,但不能替代理论本身。掉进这个陷阱的人犯了引用论证错误,在罗列了一长串的引用后随即做出陈述,而没有说出这些不同的研究论证和发现是什么,没有通过将这些论证和发现编织到新理论中讲明为什么某事会发生。引用论证实则假定读者对每项研究都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自己把这些片段联系起来。读者不应该非得熟悉参考文献才能知道它说了什么。这就需要作者来总结参考文献所描述的概念、结构、逻辑、关系和因果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你正在建构的理论相联系的。(摘自《论文写作创新发展理论的五种工具》,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5日)
2024-06-14
最简单的“时间-空间”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写作思路,就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维度,围绕一个抽象概念范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开论文写作。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热词,但也是一个宏大的抽象概念。按照“时间-空间”的逻辑去思考,我们就应想道:上述概念虽然是新提出的,但它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也就是,过去时空中也曾存在相近的对应物,只是现在被命名为“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当下这个时空得以建构,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发展。据此,我们可以先写“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思想内核的历史生成,再写“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概念体系的现实构建,最后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未来展望。(摘自《“大问题”缩小的六种选题策略与范文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3月4日)
2024-06-13
明确论文的选题类型,我们就可以让编辑或读者了解“自己的论文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回应”,从而让他们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编辑或读者便能够确定我们论文选题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并给出具体明确的意见。 论文选题可以简单划分为“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这两种类型。比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解答无一例外地都要描述世界万物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存在方式,因此都属于描述性选题。而如“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显示出世间万物应该呈现的样子,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它们需要的都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规定性的答案,因此都属于规定性选题。(摘自《遭遇编辑说“论文创新性不足”的三条应对》,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