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好的研究问题必须满足的三个标准。首先,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变量应该表明了某种关系。这个标准包含在问题的定义中。其次,研究问题应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表述。问题表述应该以“什么样的作用……”“在何种下……”“这个作用怎样……”或者一些类似的方式开头。有时只阐述研究目的不一定能表达清楚研究问题。最后,也是最常用来区分可研究问题与不可研究问题的标准,它是指:“陈述的问题应该有接受实证检验的可能性。”许多有趣且重要的问题都不能满足这个标准,因此不能接受实证检验。(摘自《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作者:伯克·约翰逊,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第11版)
2024-02-22
我们需把研究问题放进它所属的关系体系中去判断有没有价值。比如有人想研究学生中的“表现不好”问题,指出有些学生是音乐天才,而有些学生却是音痴,老跟不上调;或者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或算术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迟钝”……此时如果研究哪些手段或者开设哪些特殊治疗班,可以提升这些学生的表现。这一研究问题有价值吗?将其置于社会重要性中看,假如世界需要用音乐来维系,那么“音痴”则是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去研究;而现实中“音乐”可能只是有趣的文化装饰,相对则并不“重要”。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这里的“关系体系”是怎么选择的呢?除了“社会重要性”,有时候还可以是特定的专业人士的判断。此外,政治和权力也会影响关系体系,比如政策文件、计划规划等。(摘自《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作者:霍华德·S.贝克尔,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2024-02-21
在论文写作中,撰写文献综述时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惑。首先,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出相关且有代表性的文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作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分析和理解各种文献,以确定哪些文章对于研究问题的探讨最为重要。其次,如何将不同文献中的观点、发现和结论进行整合和综合也是一个难题。作者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献进行评估、比较和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将其有机地融合到文献综述中。这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确保文献综述既全面准确又有逻辑性,在文献综述时应该做到以下5个关键:第一,让读者学到一些关于该题目的新知识;第二,避免“记流水账”;第三,要对文献进行描述和分析(避免只有内容概要)。换句话说,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综述;第四,既要谈到文献的发展趋势,也要探讨相互矛盾之处;第五,通过立论帮助读者对文献进行总结,指出你的研究与已有研究的相互关联。(摘自《质性研究论文写指南》,作者:萨莉·诺普·比克伦、罗尼·卡塞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2024-02-20
“有趣”是好标题的重要维度。论文标题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有趣”虽然很好,但很多作者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Murray S.Davis在That's Interesting!: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Sociology and a Sociology of Phenomenology一文中,曾针对理论的有趣性提出了12个指标,即组织、组成、抽象、普遍化、稳定、功能、评价、相互关系、共存、协变、反对、因果关系。由于理论往往是针对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而提出的,因此,理论有趣性的指标,可以迁移运用于论文标题上。同时,为了让上述12个指标及其相关阐述更符合汉语的认知习惯,我们把“有趣问题”的评价指标,确定为:有序与无序、单一与多元、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普遍、稳定与变化、有效与无效、好与坏、相关与无关、正相关与负相关、共生与排斥、相似与对立、因果与非因果。将其作为论文提出有趣问题的12种方式。(摘自提升论文趣味性的12个方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24日)
2024-02-19
简单来讲,民族志是在讲述可信、严谨而真实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一般是通过当地人对自身社区中日常生活的观察来阐述的。民族志学者如果想要讲好故事,就需要在研究中始终保持开放性的思维。开放性思维也使民族志学者发掘新鲜而丰富的原始资料。因为它允许基于现实研究的多样阐述和归因,也可以对资料进行选择性阐释。但这种开放包容并不意味着研究的随意性,相反,学者在进入田野调查前已经做好种种准备:一个问题,一种理论或方法,一项研究方案,特定的资料收集技术,分析工具和一种特定的写作方式。此外,他们对调研内容和方向的规划也比较清晰。(摘自《讲好民族志故事的2个技巧》,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