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假设”陈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指导研究者应如何验证最初的直觉。“假设”和“理论”两个术语有时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特别是在日常的语言使用中。然而严格来说,“理论”一词指的是科学理论(theory),也就是对于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通过既定的观察和实验规约被反复验证。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应该按最严格的定义来使用这一术语。小型科研项目不需要像大样本调查一样对假设进行数据验证。一般情况下,只要能精确描述研究目标,列出一系列可研究的问题就够了。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假设,而在于你是否已经考虑清楚什么值得研究,什么不值得研究。在研究的推进过程中,你可以修改研究目标或改动研究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你能免去一开始就明确自己打算做什么的需要。在这一步完成之前,要考虑选用哪种数据收集方法无异于搭建空中楼阁。(摘自《论文写作前的三个准备工作》,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1日)
2024-07-11
当前,跨学科研究普遍认同的“整合”概念,即批判评估学科见解并在它们之间创造共识以构建更全面认识的认知进程。这种认识本质上是整合进程的产物或结果。整合进程的结果就是登上更为全面新认识的顶峰。这种认识有时被称为“整合结果”“新的整体”或“新意义”。实现这种新认识需要融合专家见解和来自学科、子学科、跨学科、学派以及有时来自学界以外视野的知识。因为跨学科研究的前提是,学科本身是交叉学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对于跨学科研究者而言,“整合”是必须创造之物,它并不源自某个预先确定的模式或通用模板,该模式适用于超越特定课程或研究项目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此外,需注意整合活动的核心是批判性评估,而接受批判性评估的是学科见解。整合进程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组合或合并,而组合、合并或融合的是用以生成学科见解的学科概念或理论。因此,整合的结果仅对特定问题或背景有效。(摘自《跨学科研究中的“整合”》,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5日)
2024-07-10
首先,在策划选题择定理论环节,就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特性及需要,去选择与其紧密相关的理论,确保理论的选择不是出于流行或表面的原因,而是基于其对研究问题的独特视角和解释力。其次,在文献综述或研究设计中,不仅要概述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内容,还要阐释理论如何能够有助于研究问题的解决,即其适用性为何。最后,在论文其余各部分的具体论述之中,需注重理论与研究内容的无缝对接,避免生硬套用理论或简单罗列数据,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意义,用理论透析实证发现或研究观点,将理论与研究融合互嵌,实现理论与实证结果的深度对话。(摘自《论文“扣大帽子”的四种表现与对策》,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6日)
2024-07-09
国外期刊论文选题要实现国内知识向国外的溢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特色”元素。这里的“中国特色”元素,是一种泛指。一提到某事物,人们就能想到“中国”。只要能起到上述效果的事物,就可以视为“中国特色”元素。在实际选题时,我们可以直接把“中国特色”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或变量,也可以将其作为背景信息,还可以将其作为理论视角,等等。 比如,Confucianism and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一文,研究的是儒家文化是否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采用。这里的“儒家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要素。再如,Examining guanxi as an environmental-dependency-coping strategy in China: A 3PL provider’s perspective一文,研究的是“关系”是否以及何时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环境依赖的战略选择所必需的。这里的“关系”,就是跟中国“人情社会”紧密相关的、外国人多有耳闻但不完全懂得的概念范畴。以上两篇论文是把“中国特色”元素直接作为研究对象或变量。(摘自《国外期刊论文选题的五个建议:基于8本SSCI期刊的选题分析》,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2日)
2024-07-08
(一)质的研究 格拉泽和施特劳斯自己的研究已经有效地确定了与扎根理论方法有关的研究类型,到目前为止,最常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者都是使用质的数据的。 (二)探索性研究 由于扎根理论着重于发现,同时也强调脱离已有概念和理论来开展研究,所以对那些想在研究对象或者拓展深化已有的相关理论方面探索新领地的研究者来说,扎根理论特别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与人互动的研究 扎根理论法适合那些关注人类互动的社会研究,比如实践活动和常规情境或者是参与者的观点等内容。 (四)小规模研究 扎根理论和质的研究密切相关,希望通过研究特定案例形成对案例的解释,需要对行动和实践的详细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性研究具有价值,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扎根理论研究适用于个人进行的、有严格经费限制的小规模研究。(摘自《扎根理论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