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第一,将相邻并且大概具有相同意思的句子合并成长难句。就像以代词,尤其是以“这”开头的句子,很可能被合并成复杂句。还可以在长难句中置入分号,不过要量力而为。第二,尝试改变语序。以动名词短语开头的句子通常会节省单次用量,但是像前述分号的使用一样,不要过度使用此技巧。第三,删除90%的副词和形容词。例如像“非常”这种经常被滥用的单词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不如把其作用留给要求特别效果的情况。第四,避免陈述众所周知的内容,尤其注意不要写过多常识性的内容,一方面会导致次要信息过多,迟迟看不到论述核心;另一方面也造成论述内容主次详略失当。此外,还需要注意去掉冗词。例如,可以写“在那段时间”“在那个阶段”,但最好不要写“在那个时间阶段”,不然会显得过度重复。(摘自《论文结构的精炼方法》,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9日)
2024-07-16
文献综述可以提高对概念与关系的理论敏感性,这些概念和关系在先前文献中已经被反复强调,因此可能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它有以下几种用途:第一,它可以用来解释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和选择研究群体,或者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新观点和新概念的产生。第二,文献可以促进具体研究问题的产生。文献可以帮助你确定一个初始的清单,罗列出你要研究的相关问题或要观察的相关行为。第三,文献可以提供一些你需要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群体的信息,以便能发现对你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现象。(摘自《文献综述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中的不同》,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30日)
2024-07-15
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写论文也是一样,在写论文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之后再去写自然会更顺畅,具体而言论文写作有三个准备阶段。 第一,进行研究假设。许多研究项目都始于一个表示假设的陈述。在很多情况下,假设是研究者对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一种预感。小型科研项目只要能精确描述研究目标,列出一系列可研究的问题就够了。第二,确定写作大纲。要从头检查一遍以下步骤:你清楚研究目的吗?你确定吗?你认为它值得研究吗?你决定研究焦点了吗?第三,合理安排时间。你的论文大纲只起到参考作用,写作需按照所属机构指定的日期工作。一定要制定一份时间表,并在日历上标注最后期限,尽可能严格执行时间表上的安排。(摘自《论文写作前的三个准备工作》,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01日)
2024-07-14
(一)引文要相关 引用不只是将他人的观点用引号标示起来,简单将引文从原来的语境中抽离出来。在选择恰当的引文之前,你要了解它们的用途,也就是在你决定插入某段引文的地方,它能起到多大的支持作用。选择引文时一定不要“掉书袋”,而要确保它能支持你自己的论证。 (二)引用要配套 引文不是不言自明,而需要加上“配套措施”,代其立言。要想把引文配套好,需要把它夹到“引用三明治”里,其中“顶上的一片面包”是引用声明,“底下一片”是后续说明。引用声明应写清原文作者,设定好语境;后续说明应解释引文意义,以及你对它的认识。 (三)引用要归纳总结 归纳他人的论点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法之一。鲜明的观点需要与其他人的主张联系起来,因此有效地归纳其他人说过的话就很重要。一般来说,好的归纳要在引述和聚焦之间求得平衡,既要忠实地呈现原作者的话,又要突出它在何处让写作者产生了兴趣。(摘自《文献引用的三个规则》,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8日)
2024-07-13
文献述评需要关注的地方在于述评的相关性,即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很多作者在文献述评中能找到引用支撑,也能找到各方面的研究不足,但是,这些不足,与推导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不相关。比如,想要推导使用“扎根理论”这个新方法去研究一个旧问题,但是寻找的研究不足都是研究问题/观点方面的不足,与方法无关。如果别人都未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某个问题,那么在文献述评环节,需要提供的是,已有研究用的什么方法,有什么不足,而不是去说其他方面。这也可以算作述评的针对性,即自己要突出哪个方面,就寻找哪个方面的不足,当然,各种不足综合起来去写也可以。(摘自《文献综述三步法:提出研究问题的递进逻辑》,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