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研究方法的演变或趋势,可以围绕一定周期内特定领域前后出现的各种研究方法,从中研究其方法演变。如《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演变的共词分析:关键主题和基本趋势》(《图书馆》2023年第9期)一文,就立足图书馆学这一研究领域,探究近三十年来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演变,从中识别出关键主题和基本趋势。也可以围绕固定领域中的单一研究方法,研究其研究或趋势,这一类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聚焦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在特定周期内的发展态势,分析其不同于之前阶段的方法特征,如《后经典时代语料库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启示》(《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一文,主要探讨了相比经典时代,后经典时代语料库方法所呈现新的方法特征。另一种是,分析特定领域同时并存的N种方法,并从这N种方法的现状中预测未来趋势,如《利益进路与同意进路:政治正当性的两种研究方法》(《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摘自《“方法”研究的八种问题情境》,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2月27日)
2024-03-08
错误一,未密切关注所收集著作文献的学科出处。跨学科研究的新手往往会对文献检索的学科存在判断偏差,因而可能导致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即从一两门学科中选取了大量材料,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学科。基于这种不合理不规范的文献检索过程,最终的跨学科研究也不可能成功。事实上,了解哪门学科产生了哪部著作或哪篇论文是很重要的事情,而缜密的跨学科研究需要做到学科深度与学科广度并重。 错误二,易受学科文献数量的过度影响。例如,倘若在就某一研究问题进行初始检索时发现,经济学就该问题仅发表了一两篇论文,那么人们可能得出错误结论:经济学与这个研究问题不太相关。这是大众的刻板印象,即将学科相关性简单等同于文献发表数量,但这个观点并不科学。事实上,某门学科相关论文的数量绝不该对学科相关性起决定作用。(摘自《跨学科研究文献检索的两个常见错误与规避对策》,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8日)
2024-03-07
在研究开始时,有些抽样事项研究者必须考虑。一是,对要研究的场所或群体作出决定。当然,这是以主要的研究问题为导向的。例如,如果研究者对主管们的决策感兴趣,则必须去主管们正在做决策的地方去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二是,对要使用的各种资料或者方法作出决定。研究者是否使用观察、访谈、文件、回忆录、传记、音频或录像带?或者使用它们的组合?这个选择决定于哪些资料或者方法才能够有潜力最大限度地捕获到研究者渴望得到的信息。例如,如果要研究主管们制定决策的情况,除了访谈和观察以外,研究者可能还想使用回忆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如果正在研究团队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访谈以外,观察似乎是更合乎逻辑的,因为观察更有可能揭示这些微妙的互动。(摘自《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作者: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2024-03-06
问卷调查题项的设置包括威胁性题目、知识性题目、跳跃性题目或相倚题目三类。威胁性题目指的是敏感性议题或是被访者觉得对自我形象有威胁的议题,例如与心理健康问题或偏差行为相关的题目。被访者不愿意完全、真实地回答此类题目。调查研究者需要通过一些技巧来增加威胁性题目答案的真实性,包括题目内容和措辞本身。研究者应该在被访者对访问员产生好感和信任之后再问,并告诉被访者自己希望得到真实的回答。他们可以通过提升题目措辞的方式来提供一个让被访者更容易给出真实答案的内容。知识性题目,比如基本的地理问题或是确认重要的政治文献。研究者在制作知识性题目时,可采用那种使被访者能够坦然回答他们不知道的措辞。跳跃题或相倚题目,指的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种题目只适用于特定的被访者。(摘自《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作者:劳伦斯·纽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024-03-05
在写作中,经常被忽视但却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对前后几稿进行反复通读,检查我们是否在规定字数内完成了任务,也就是我们的文章要简洁并且每一个字都很重要。要了解文章的风格,体现清晰性、精确度和准确度,也要注意文章的含义和连贯性,检查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如果我们能系统地反复阅读,每一次都可能对文章做一些小的修改。也许会发现,一方面的调整会导致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改动:如增加一个段落完善了文章的内容、流畅性或一致性可能会产生材料使用方面的不平衡,或者超出字数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和字数内修改直到我们的文章达到最佳平衡。这样的调整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但付出是有回报的。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完成长期任务的话,我们需要定时休息以便可以时时精力充沛地来审视自己的研究。(摘自《学位论文和研究报告写作技巧渐进式指南》,作者:斯特拉·科特雷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