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一个完整的学术论文选题包含研究主题、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三个要素。而在选题三要素之间,创新有一个从前到后的位移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在选题第一个要素——研究主题环节实现了创新,那么就可以不用考虑后面两个环节;如果在第一个环节没有实现创新,而在第二个要素——研究问题环节实现了创新,那就可以不考虑后面第三个环节。如果前面两个环节都没有实现创新,那么就要想办法在第三个环节——研究方法上实现创新。 而在这其中,研究方法层面的创新,相对来说是更容易一些的。这是因为研究主题通常是某一学科或跨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大方向,且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在探索,因此要在宏观层面上找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问题则是对特定现象或理论的具体质疑或探索点,但提出真正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而在研究方法层面,研究者可以通过采用新的数据分析技术、改进实验设计或者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获得新的发现,这种方法上的创新通常比发现一个全新领域或者提出一个完全新颖的问题要容易一些。(摘自《方法创新的四个策略:基于C刊同题论文的分析》,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21日)
2025-03-13
在文献引用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导致其被频繁地引用,使得该引用文献几乎贯穿了论文的各个部分,从引言、正文到结论等部分均有所提及。当一篇论文中多次重复引用同一篇文献时,作者的个人观点将在大量引用该文献的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会让读者或审稿人产生质疑,认为作者缺乏独立的学术见解,甚至引发学术不端的嫌疑,因为过度引用可能会让他人质疑你的作品是非原创性的派生作品。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北京青年研究》2024年第5期),这篇论文中共有五条引用,而其中四条都出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这本书。从整篇论文的具体内容来看,每一部分,甚至部分段落的核心观点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从不见作者的个人观点,这就不得不让人生疑:这是学术论文吗?还是在介绍大家都所熟知的领导人思想?(摘自《文献引用的七种常见错误》,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27日)
2025-03-12
借助“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类”的思路是实证论文摘要最后一句话的典型写法。这一写法就是作者可以在摘要最后一句话,先论述本文的理论价值/意义,再论述本文的实践价值/意义。该写法相对比较简单,作者只需要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找到符合自己论文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之后展开论述即可。这里的“理论价值”指的是对已有理论的潜在价值。比如澄清概念、揭示机制、构建指标、纠正观点、补充资料等;“实践价值”指的是对已有实践的潜在价值。内容上可以从什么内容(国家、社会政府、行业/产业/机构/企业等)、有什么用(能解决这些主体遇到的什么难题)、为什么有用等去写。(摘自《实证论文摘要最后一句话的五种写法》,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09日)
2025-03-11
价值论点指的是对观点优劣、行动过程、行为或立场等做出评价和判断。实际上在价值论点的定义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判断”这两个词。综上可知,价值论点就是作者在整理资料阶段所发现的一些规律、特征,这些规律或特征就是作者的评价或判断。 在文献综述并非全都是由其他学者的观点组成,需要有论文作者的“介入”,否则就变成了文献的拼凑,这并非实际意义的文献综述。因此在进行文献梳理时,作者的评价或判断就较为重要,可以将其凝炼地呈现出来,作为一种价值论点而存在。价值判断呈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文献梳理的严密逻辑,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对文献梳理观点的把控,以便更好地为研究问题的推导服务。(摘自《文献综述的五种论点类型及其逻辑》,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1月11日)
2025-03-10
研究方法革新维度是很多作者都能想到的一种写法。即批评已有研究存在方法局限,过于依赖思辨或量化方法,而忽视了质性方法的重要性。强调超越传统研究方法,倡导采用扎根理论等质性方法。比如,《MOOC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16位教师学习者的扎根理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4期)一文,认为已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还多以文献整理和理论思辨为主,虽有实证研究,但缺少借助观察、访谈等深入现场的质性研究范式”,这就是从方法维度展开批评。不过,该文在这里没有干巴巴地只说“思辨研究不好”,而是强调质性研究的方法优势,即“借助观察、访谈等深入现场”。因为它研究的是“MOOC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而这涉及广大师生的背景条件、内心体验。相比单纯靠整理文献做思辨研究,深入现场做观察、访谈的扎根研究,更能走进师生的“内心”,因此可以“方法革新”角度开展文献批评。(摘自《文献述评的五个维度:以五篇C刊扎根理论论文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