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有些作者在选择样本来源时,会使用二手数据库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针对的是全国各个地区的大样本,天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特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介绍样本来源时,可侧重围绕数据库的特征进行分析。比如《公平感知、社会资本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检验》这篇论文,第一句话作者先介绍了本文采用的数据库,即“主要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之后作者从三个层面介绍了CGSS数据库的特征,即“调查范围方面具有全国性、涉及内容方面具有综合性、调查时间方面具有连续性”“系统、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了社会变迁的趋势”“调查对象遍布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10000多户家庭,具有地理上的随机性和代表性”;最后作者交代了数据筛选与处理的结果。(摘自《C刊论文的五种“样本来源”及其写作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30日)
2024-08-20
一是引用热点事件或话题,设定现实情境。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了解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二是引经据典,凸显论文学术性和严肃性。这能够为文章设定一个引人深思的基调,有助于建立起作者的学术权威,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援引国家政策方针,突出政策敏感性。这可以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四是呈现统计数据,为研究奠定量化依据。统计数据以事实为基础,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的规模、严重性或重要性,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量化的证据。五是直言大家普遍存在的疑问,引发共鸣。这不仅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研究的紧迫性。六是提出大家普遍所面临的困境,激发求知欲。为研究提供现实背景,让读者明白研究的动机和目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七是展现某一话题的争议性,吸引注意力。这不仅可以激发读者对不同观点的探索和评估,还可以增强论文的互动性和影响力。(摘自《论文开篇第一句的七种写法》,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8日)
2024-08-19
“研究缘起”可以按“国家有战略”“社会有需求”“研究有必要”等三个层面分条写,以体现不同条目间的区分度。“国家有战略”指的是,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什么政策,颁布了什么文件,对什么做出了什么规划或指示,使得研究某问题十分迫切,符合时代潮流。“社会有需求”指的是,全社会普遍存在某某问题,这一问题影响着广大社会民众,具有公共性。因为具有公共性,影响面较为广泛,所以社会各界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强烈而一致的需求。这样的问题,可以而且应当研究。“研究有必要”指的是,学界针对某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分歧,或者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有必要继续研究。也即,只要一个问题是真问题,而这个真问题又未能得到彻底的回答或解决,那么就有必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摘自《学位论文“研究背景”写作要点(本硕博通用)》,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14日)
2024-08-18
本体论假说:例如,每门社会科学会就个体理性做出本体论假说“他们或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或是理性化的”、“利己还是利他”等等。 认识论假说:认识论主要回答“我们如何知道且如何能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东西?”这一问题,本质上,认识论是检验任何信仰或真理命题的方式,比如“所有植物都需要阳光”这个假说,必须进行实验;但认识论也会显得主观,比如“一首诗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并非因为受到很多人喜爱,而是因为其意义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特定价值观假说:社会科学就多样性、正义和真理做出有价值的假说;人文学科往往非常直接处理价值问题;自然科学对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哪些知识值得扩展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摘自《文献综述寻找空白的三种方式》,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11日)
2024-08-17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是不完美的,也即研究方法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果作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运用了某一研究方法,便可借鉴“研究方法的固有缺陷+不足之处+本文的解决方法”这种思路来写“客观不足”。 以《陕西省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为例,作者提到了本文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即“因子分析方法的固有缺陷导致解释变量无量纲,只能通过相对值刻画其影响程度”。之后,作者还提到了解决方法,也即“未来可通过补充自然环境指标、改进指标遴选方法、设定含有更多空间效应的模型、使用空间面板数据等途径改进研究”。(摘自《实证论文“研究局限性”写作的六种思路》,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