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我们可以通过文献比较的方式,探讨前因变量作用的不同理论观点,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比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获利能力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交通运输等传统型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作用更强的观点相反(陈传达和张宇,2009)。较之多样化经济即雅各布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经济所形成的成本节约和知识外溢效应对制造业升级作用更大”。这一观点出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论文研究结果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有正向影响”,在这一结果中,前因变量是“生产性服务业”,作者从这一变量出发,援引了“传统型服务业”即服务业的其他类型相关的文献观点进行对比,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通过比较本文研究对象与类似对象的不同观点,扩展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摘自《实证论文从“结果”到“结论”的三种写法》,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28日)
2024-09-09
“理论贡献”的其中一种理解,就是“批评已有理论的多个因素,并给出补救或替代方案”。这一情形包含如下几层意思:一是,“理论贡献”不是单一地孤立存在,而往往涉及已有理论的多个因素。这是因为,虽然实际写论文时可以只针对单一因素写“理论贡献”,但上述“理论贡献”之所以能成立,则有赖于作者本人对已有理论多个因素的统筹考虑。二是,“理论贡献”是对已有理论的补救或给出具体的替代方案。只指出前人的不足但不进一步给出补救,并不属于“理论贡献”。三是,“给出补救或替代方案”也就意味着,“理论贡献”是对已有理论研究的批评场。(摘自《论文“理论贡献”的三种推荐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12日)
2024-09-08
论文中引用非常重要,使用引用不仅可以充实论文观点的论证过程,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研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甚至还能反映作者的科研道德和水平。如此一来,引用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选择与论文表述观点最为密切的文献,且最好是近3-5年内的文献,以便准确反映最新进展。针对查不到近3-5年文献的情况,需要反思是否存在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否直接以选题名称进行了检索,直接以选题名称搜索文献,可能会出现查不到文献的情况,需要将选题名称进行拆分,分别以“研究主题”及“缩小后的研究主题”分类检索。其次,是否有尝试用研究主题的同义或近义词进行检索,如选择某一网络词语作为研究主题词,这时候就需要将网络词语进行学术化,再进行文献的检索。(摘自《文献引用的七个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1日)
2024-09-07
研究问题的具体化是指陈述研究问题时的精确程度,它是阐述问题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想一想提出“环境对学习能力会有什么影响”的实验者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个问题满足了研究问题的所有标准,但是它表述得如此含糊,以至于研究者搞不清楚到底要研究什么。“环境”和“学习能力”这两个概念是模糊的(“环境特征”是什么以及“学习”什么,是不清晰的)。实验者必须先将“环境”和“学习能力”的含义具体化,才能开展这项实验。现在对比一下上述问题与下面的这个问题:“单词的曝光量对学习单词的速度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就明确地指出了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在阐述研究问题时要具体到什么程度?以提问的形式阐述研究问题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研究者能很好地领会要研究的变量,并帮助实验者设计和开展实验。如果对问题的阐述已经足够为这些目的服务,那就不需要再进一步具体化了。如果这些目的都没有实现,就很有必要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明确和限制。(摘自《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8日)
2024-09-06
在理想状况下,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都应该满足两个标准。第一,研究项目应该提出对现实世界真正重要的问题。此问题应该首先是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同时,此问题能够有助于探究哪些因素显著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了解和预测那些可能有害或有益的事件。第二,一个研究项目应该本着为了提高研究者的科学解释能力,而对文献做出具体贡献。后者并不意味着所有为社会科学解释添砖加瓦的研究必须获得因果推论。有时候在着手解释问题之前,某个领域的知识更多需要的是事实调查和描述性说明。 第一个标准要求研究者关注现实世界的政治及社会现象,关注当前和历史上那些塑造人们生活的事件。一个研究问题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第二个标准将关注点引向社会科学的学术文献中,那些尚未提出的但极具意义的问题、那些已经提出但是没有被解决的难题以及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摘自《研究设计的四个主要步骤》,作者:阿依慕,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