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并行推理,通常是指文献梳理过程中引用多条文献,提供不同的观点来论证文献综述中的某一条论断。比如“关于……研究,xx学者认为……;xx学者提出了……;在xx学者看来……”这种推理方式相对简单,很多作者经常使用这种推理形式来展开文献综述,但因为罗列了很多文献,一段话写不完,需要两三段来“堆砌”这些文献,导致文献综述显得冗长且对论文研究问题的推导帮助不大。实际上运用并行推理的同时,需要对文献观点进行整合汇总,从而凝练为一段简洁有力的话。要想做到简洁有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只重点梳理与论文研究问题相关的观点,不“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与论文研究问题更相关的文献梳理上。第二,不同方面的文献梳理之间需要通过简单的总结评价来进行前后文献的语意衔接,确保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摘自《文献综述的简单写法:一段话写完文献综述》,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21日)
2024-11-05
在分析研究问题时,一般要借助相关理论作为框架依据。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也会遇到找不到理论支撑的情况,这个时候便可借助公认经验及其所涉方面思考所需要的框架依据,即从现实经验、生活常识来看,某个问题可能涉及哪些方面,那就把这些方面作为自己分点阐述的具体维度,充当自己的框架依据。以《“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这篇论文为例,正文第一部分写的是政府“以谣辟谣”现象的呈现与类别。既然是“现象的呈现与类别”,那么就涉及“类别”是哪几类、怎么分类。这里的“分类”要有说服力,就得提供框架依据,也就是解释为什么“以谣辟谣”现象是这几类而不是其他几类。这便可以借助公认的已有经验去思考。具体来说,从生活经验的角度看,政府“以谣辟谣”并不是随机偶然地散落于各个公共事件中,而是集中多发于公共政策事件、官员违法违纪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等3个领域。这是谁都无法反驳的事实。据此,就可以围绕上述三个领域,将“以谣辟谣”现象划分为政策议程型、官员庇护型、危机事件型等3种类型。(摘自《思辨论文正文写作的八种推荐框架》,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06日)
2024-11-04
扎根理论旨在建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模型,体现对特定问题的探索性研究。然而在三级编码中各级范畴的提炼,出现主观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论文作者过于强调自己的想法,甚至用自己的想法取代编码资料表达的本意。因此,若要避免主观,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在一开始,就应强调“原始素材”优先,即应多使用上述素材中的现成表述。与此同时,概念范畴的提炼不能只“忠于原文”,还得“紧扣当时时空及主题问题”。一方面,我们提炼概念范畴时不能自己编造,另一方面也不能机械提炼,而应当结合编码资料中的字词反映的现象,思考其背后的理论意蕴,从中抓取里面有价值的内涵信息。此外,特定素材或语句之所以能进入扎根理论的编码环节,是因为它们跟论文的主题或问题直接相关。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紧扣编码资料的“当时时空”去提炼概念范畴,其实就是紧扣论文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提炼。(摘自《扎根编码范畴提炼避免“主观性”的四种方式》,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29日)
2024-11-03
利用理论设计解决方案是在论文中增加理论深度的一种方式。比如《“隧道效应”理论视野下的公众文化冲突现象分析——以中国教育改革的“变态性支持”事件为例》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公众文化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影响问题,作者首先分析了教育改革中公众文化冲突的现象,之后利用“隧道效应”理论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之后结合“隧道效应本身是一种生态失衡现象”这一本质,提出“分流”与“平权”两条路径,以解决教育改革公众冲突的问题。再如《预算透明度问题的再界定: 基于中性原则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预算透明度的界定问题,作者在第二部分先分析了预算透明度中涉及的制度约束和相机抉择难点,之后分析了预算透明度需要遵循的中性原则,最后结合中性原则给出了提高预算透明度的基本观点。通过上述范文可以看出,利用理论设计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让解决方案有理可循,另一方面也提升解决方案的专业性。(摘自《提升论文“理论性”的五个实用策略》,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9日)
2024-11-02
文献综述的“效果”,可分为强化了“研究意义”、强化了“研究思路”等两种情形。前言部分的文献综述侧重强化“研究意义”,正文部分的文献综述侧重强化“研究思路”。具体来说,“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分别对应“为何”和“如何”。其中,“为何”是指“论文为什么研究某个问题”。前言部分的文献综述要想强化研究意义,就要解释研究某个问题很重要、很有意义。而为了解释某个问题很重要,它就要强调“为何”,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很有必要研究。“如何”指的是“如何展开论文的写作”。对正文部分的文献综述来说,为了得出研究思路,它往往需要在综述中强调学界的已有共识以及共性不足,最后得出自己将如何从这些不足出发,去展开自己的写作。(摘自《引言与正文两次文献综述的四个区别》,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