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学位论文的摘要写作可以采用以下写作模板,即“现实背景+主题重要性+研究目的及总体思路+具体章节内容及各章结果+创新之处+政策建议”。这一写法,突出对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或各章内容及各章发现)的阐发。对研究思路的详细阐述,可以体现学位论文论证过程的严密性、研究思路的合理性。对研究结果的详细阐述,则可以体现论文观点的创新价值。这一写法,对研究背景、政策建议等要素不刻意强调。原因可能在于相关背景众所周知,但相关问题痼疾难返,所以淡化研究背景和政策建议,而把摘要的写作重点放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上。(摘自《论文摘要写作的八个模板》,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22日)
2024-10-18
章节之下“段落”是论文写作的底层单位。论文段落如何实现纵深扩充和饱满充实?“夹叙夹议交错式”写法可以实现。“夹叙夹议交错式”是指,写论文时一边自己陈述事实,一边呈现观点的分析论证,“陈述”与“论证”交替使用,自己说的话和他人的文献引用交错分布,以此实现论文段落纵深扩充的写作效果。一方面,夹叙夹议可让作者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能穿插分析、得出论点,更好地展示论点、论据和理由的逻辑关系,增强段落内容的立体感和问题论证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夹叙夹议交替使用、交错分布,可以逐步深化论文主题内容,特别呈现转折、争议的核心内容,充分展示作者对论文问题的思考过程,方便作者捋顺、读者理解论文的实际展开过程。这一写法的典型结构是,主体叙事+叙事理论化+评价总结+叙事转折/变化+理论解释+总结演绎。(摘自《论文段落“有深度”的五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8日)
2024-10-17
“普遍现象中的中国表现”是国外期刊论文实现“国内-国外”知识溢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指的是,针对中外都存在的特定现象,去研究该现象下的中国方面的表现。从“国内-国外”知识沟的角度看,正因为中外都存在某个现象,所以在这个现象或问题上,中外存在共同关切。有了共同关切,中外之间才可能出现知识流动,形成国内知识向国外溢出。而这里之所以关注“中国表现”而非“国外表现”,是因为中国人发国外期刊是给外国人看的,既然给外国人看,就要展示自己(“中国”)的东西。 比如,Urban-rural disparities in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elderly and their associated factors一文,研究的是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率及发展趋势的城乡差异。“老龄化(老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国老年人整体表现如何?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老年人,其表现是否以及存在哪些差异?上述问题,就属于“普遍现象中的中国表现”。(摘自《国外期刊论文选题的五个建议:基于8本SSCI期刊的选题分析》,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25日)
2024-10-16
在确定选题时,很多人会存在思考上的惰性,即在海量的信息或者大量文献之下,懒于思考适合自己的选题。更倾向于获取“嗟来之食”,即盲目借鉴不适合自己的选题,或者套用不适合自己的选题形式,而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实际上,论文作者们需要克服选题思考上的惰性,应以“求知”心态出发来思考问题,饱有对身边事物、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世界的“好奇”,以“无知”的状态来探索求证,最终到达“有识”状态。 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河北企业》2015年第12期)为例。这是“嗟来之食”所获得的选题,这一选题实际上就是直接借鉴不适合自己的选题,把别人的选题直接拿来使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研究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就直接得出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缺乏实证研究,学理性、科学性、严谨性均较为缺乏。由此可知,“嗟来之食”的选题只仿其形,却未得其实。而“求知心态”下所确定的选题是作者对未知的探索,在此情况下的选题会更有现实价值和研究价值。(摘自《论文选题的五种逆向思维》,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25日)
2024-10-15
创新性对于期刊论文来说非常重要。如何从观点争议的研究中实现论文的创新值得我们关注。针对存有争议的观点或思想,如果一位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可能会有另外一位学者对其进行反驳。那么,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或者,是否双方观点都具有相对的正确性?都是正确的?亦或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新”的阐释。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能单纯地说哪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结论合不合理,得看是在条件下说的。但也正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所有才容易存在对立观点,这也就为我们进一步澄清上述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学者们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的点,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以对立观点为研究问题,并作出自己的新阐释,就是我们论文的创新之处。(摘自《论文选题创新的三个策略》,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