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互相hold得住,就像谈恋爱一样,彼此吸引才可能经营有序。一是做有兴趣的选题,千万不要去做自己没兴趣的,否则做到白头都一事无成。二是做有价值的选题,一定要做真有价值的,不要无病呻吟,或自己觉得有价值。前人没做好的或者没做完的,上述条件一个都不能少,必须同时具备,这样的选题才可以做。(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九大堵点与转折》,专家:毛浩然)
一般来说,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理论必须是抽象的。第二,理论必须是主题化的。一组陈述必须贯穿有一个具有专门主题的论点。第三,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第四,理论必须是解释性的。理论必须是有关现象的一项命题或论点,能够说明这些现象的形式、实质或者存在状态。第五,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第六,理论必须是独立的。第七,理论必须在实质上是有效的。它们必须与研究者所掌握的知识相符合。(摘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者:林聚任,刘玉安,泥安儒,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第2版)
罗伯特·默顿曾指出过:“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但他认为,在社会学理论中,所见到的更多的是各种概念而很少有一致性的理论,更多的是观点而很少有定理,更多的是“策略”而很少有结论。在实践中,人们又通过一定形式的理论去反映和解释现象,即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预测,判断一个理论的标准也就是其解释力和应用范围。(摘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者:林聚任,刘玉安,泥安儒,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第2版)
理论是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抽象概括,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知识。美国方法论学家布莱洛克则指出,理论不只是一组概念体系或类型,还必须有能把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变量结合起来的命题。显然,这是从更为经验和操作的意义上对理论作出的说明。(摘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者:林聚任,刘玉安,泥安儒,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第2版)
从一般意义而言,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命题;它是指类似于规律性的、在逻辑上彼此相关的概括,是对一定事物或现象的解释。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是相当严格的,如物理学中的引力理论、原子结构理论等,都有其严格的限定和表述。相比较而言,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是很模糊的,但它可能是一组假设或概念,或者是一种与经验研究或现实问题相区别的抽象学说。(摘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者:林聚任,刘玉安,泥安儒,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