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可以使用“研究较少”+“较少关注带来的问题”这种形式增强文献批评的说服力。以《民营企业是为创新而寻租吗?——基于税负的中介效应研究》(《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3期)为例,文中作者研究的问题是寻租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绩效。 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先梳理了寻租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之后总结得出“这些研究间接表明寻租能够缓解企业的现金流约束,而解决资金短缺难题正是缓解民营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的关键点”,并指出尚未有研究关注“寻租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之后,作者从政策的视角引出企业寻租与创新的联系,即“企业研发成果可减免税收”,并引用了学者观点建立了税收与寻租的联系,从而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也就是说,作者虽然提到了“某某方面研究较少”,但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政策交代了“较少研究”这一方面的缘起,也即较少研究的这一方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基础。借鉴这一写作思路,我们在文献综述评述已有研究较少时,可以尝试着寻找下自己研究的某一方面在现实中有何问题,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现实基础。(摘自《文献述评的五个写作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14日)
2024-11-10
广泛阅读指的是让自己打破常规,阅读所学领域以外的文本。广泛阅读能为你的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因为其他领域的思想者思考、感知的角度以及他们的观点是你从未接触过的。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选择“非专业”材料。在进行广泛阅读时,你不一定要从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专家开始读起,有时不妨先选择一些涵盖范围较广的行业出版物来充实一下背景知识,特别是在你对要研究的领域还不熟悉时。这类文本阅读起来会更容易,毕竟它们的目标读者不仅仅是学者,而是和你一样受过良好教育、充满好奇心的广大群体。二是自建思维导图。哪怕这些资料中的启发与你的研究重点只有很少的关联,也要好好地把握、思考,并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创建属于你自己的联系。三是与他人进行讨论。可以和同事或朋友在社交媒体上或线下面对面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启发。(摘自《文献阅读的两种思路:广泛阅读与精细阅读》,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30日)
2024-11-09
思辨论文结论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结构,这使得很多作者写到结论部分,写完“内容总结”便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升华。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反思“上层概念”的方式实现结论的理论升华。 反思“上层概念”,并不是直接讨论处于概念体系上层的那个“概念”,而是反思上层概念所指向的更大主题现象。这里的“上层”,是就论文原本的研究主题而言,讨论的是比论文主题层级更高的那些现象。这样操作之所以有助于论文结论的理论升华,是因为上层概念所对应的更大主题现象,是对论文既有主题的进一步抽象,集中体现着论文主题、问题的核心本质,从而可以从更大的视野去审视问题本身,而又不脱离论文问题。(摘自《论文结论“理论升华”的五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10日)
2024-11-08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作者经常会出现为了迎合自己的观点,把文献的内容直接改变的情况。但改述并非易事,很多作者为了避免抄袭而出现了“拼凑型”的改述。因此,为了实现合理“改述”,可以学习以下三个步骤。一是阅读原文——可能要反复去读。如果没有彻底理解原文的意思是不可能对其进行合理改述的。二是把原文本放在一边,在不参照原文的情况下对它进行改述。三是回溯原文,检查一下自己的改述是否曲解了原文的某些内容或重点,是否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 在改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及作者以告知读者这段文字是转述,并非是你自己提出的。为了避免无意抄袭的风险,一些学生喜欢频繁地在文中加入引用,但过度引用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会让你写的东西看上去像拼凑起来的官样文章,也会影响文章整体的流畅性,而本人的声音则会被淹没在无数引号之中。对于那些醒目或原创的内容,你可以把引用单独提出来,这样既能够引人注目,还能创造出一定的戏剧效果,但要注意合理使用。(摘自《如何合理“改述”他人文献观点》,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28日)
2024-11-07
在论文写作中,论证就像一场友好对话,在对话中,我们和想象中的读者一起推理一起解决问题。其中读者只有看到基于可靠证据的合理推理之后才会接受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在写作中,必须要回答假想读者的问题,还要代表他们提出问题——就像真实读者一样频繁而尖锐地提问。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想出聪明的修辞手法说服读者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以此来检验我们的主张,尤其是检验支持该主张的论证。这样在好的论文中,读者能看得到假想对话的痕迹,能看到观点推理的过程。论点可以从以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中构建。第一,什么是你的主张?第二,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主张?第三,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些理由?第四,你如何回应反对的观点和替代的观点?第五,什么原则可使你的理由与主张相关?如果在写作中提出并回答了这五个问题,虽然不能确定读者是否接受我们的主张,但是至少可以令他们更认真地对待且不认为我们的主张很主观。(摘自《合理论证的五个策略》,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