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扎根理论模型主范畴的内涵广为人知,那么模型阐释部分无需再重复界定主范畴的内涵。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可以将重点放在主范畴维度的描述,比如首先介绍主范畴包括哪些维度;其次引用典型案例资料佐证描述主范畴维度;最后结合理论观点及证据资料,对主范畴进行理论阐释。 比如《企业漂绿行为的类型与识别——一项针对受众的扎根理论研究》这篇文章,在模型阐释部分,作者首先说明各维度包含的范畴,比如“视觉符号维度涵盖视频画面、图片元素两个主范畴”;其次,引用案例原始语句描述各范畴具体的特征,比如“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广告图片背景是绿色的”对应“图片元素”这一范畴;再次,结合已有研究的观点对范畴特征进行理论阐释,比如作者引用Salwen(1987)的观点说明了为什么视觉符号是识别企业漂绿行为的依据。(摘自《扎根理论方法“模型阐释”环节的五种推荐写作框架》,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1月18日)
不同理论视角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因果关系假设,这是因为理论本身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构建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模式。每一个理论框架都是由一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构成,而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方式,直接决定了该理论视角下所关注的焦点及分析层面。因此,当研究者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理论视角时,实际上也就选择了某种特定的方式去解决某一研究问题,这意味着在该视角下所研究的问题会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并且会引导研究者去探索某些特定的因果路径。这种选择性不仅体现在研究者倾向于寻找哪些类型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理论主张上,还体现在他们如何构建因果模型以解释这些证据上。不同的理论视角会促使研究者提出不同的假设,这些假设反映了研究者对于因果关系本质的不同理解。(摘自《方法创新的四个策略:基于C刊同题论文的分析》,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21日)
具体来说,本条情形所对应的文献批评,一方面肯定已有研究在某个时期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批评后世研究存在的消极结果。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这里的文献批评所关注的都是已有研究对他者的“影响”,所评价的维度都是“结果(影响)”。也就是,这一情形是依托“结果(影响)”的对立性而存在的。 以《古希腊地理学中的Klima概念及其译名商榷》(《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年第3期)为例。首先,作者强调Klima概念在历史上的积极影响。这是围绕“前世的积极影响”做正面评价。其次,作者又指出,“因为语汇演化的复杂性,这一术语极易引起后世误解。在引入中文语境后,国内相关研究的缺乏更导致了译名上的一系列偏差”。这是交代“后世结果”,从消极一面做反面评价。“前世”与“后世”相对,“积极”与“消极”相对,文献批评完成了“肯定中否定”。(摘自《文献批评“肯定之否定”的四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18日)
扎根理论的选择性编码是编码的最后阶段,在这一级编码中一般要交待完整的“故事线”并构建模型,以便将各范畴串联起来。这时为了呈现脉络的完整性,“故事线”以及模型构建时经常会介绍各范畴的层级划分、关系归类。比如,几个代表影响因素的主范畴各自又能体现内因、外因、前提、保障之类的层次,如果前面仅提炼了几个范畴,而这里却直接去介绍有这几层关系,则显得少了一层范畴、逻辑的提炼。 以《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为例。该论文在选择性编码“故事线”交待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主范畴的“典范关系”,介绍了“典型关系结构”和“关系结构内涵”两列内容,在“关系结构内涵”中提到了“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等关系,将主范畴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进行分类。然后才开始介绍“故事线”,在“故事线”中概括了这一关系。(摘自《扎根理论论文主范畴层级关系的三种呈现方式》,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22日)
比较研究有助于发展在多种文化背景下通用的广泛或普遍的概念,它可以揭示文化偏见。如果不跨文化或跨背景地使用一个概念,就很难觉察到隐藏的偏见、假设、价值观。一种文化中的事件和行为的范围,小于全部人类行为的范围。这说明只考察一种文化的社会研究所考虑的社会活动范围有限。当你在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时,隐含的偏见、假设、价值观便会显露出来。 举个例子,希平与阿卜杜勒两位研究人员对婴儿断奶年龄和情绪问题的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平只考察了美国数据,数据显示婴儿的断奶年龄在5~15个月之间,随着断奶年龄的提高,婴儿的情绪问题会稳步增加。她的结论是断奶年龄晚会导致情绪问题。阿卜杜勒考察了多国数据,发现断奶年龄在5~36个月之间。他发现,在18个月以前,婴儿情绪问题发生率随着断奶年龄的提高而增加;然后会达到顶峰再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阿卜杜勒的结论更加准确:断奶年龄在6~18个月时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早于6个月或晚于18个月都会降低情绪问题发生的概率。希平对关系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她使用的美国婴儿断奶年龄范围较小。(摘自《比较研究的优势和局限》,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