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当选题中的主题词专指度过小时,常会遇到检索不到文献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主题词做概念界定或是向上延伸,寻找它的上位词,做泛化处理。通过对主题词的泛化处理,能够减少搜索词的特定性,来增加检索结果的数量,从而筛选和评估出最相关的文献。例如,苹果的上位词是水果,新质生产力的上位词是生产力。其原理为,泛化的主题词通常比具体的主题词覆盖更广泛的主题和概念,而且不同作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相似的概念。此外,泛化的主题词可能包括了与原检索主题词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或相关术语,这也能够有助于搜索系统找到使用不同表述但内容相关的文献。(摘自《文献综述“找不到文献”的三个解决策略》,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7日)
2024-07-24
二次文献是分析一次文献(即原创作品)的书和文章,通常由其他研究者撰写或者是专门写给其他研究者看的。以下是使用二次文献的三个目的: 1.跟上当前研究的脚步。研究者们阅读二次文献是为了跟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进程,了解并汲取他们的思想,促进自己的研究,以期在该领域发表的成果中再添一笔。 2.找寻其他观点。一个研究报告只有在了解了其他人的研究并回应了他人的观点,或者回应了读者前瞻性的质疑和异议时才是完整的。我们可以在二次文献中找到大部分这样的不同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利用这些不同的观点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所以要寻找各种文献,不要只看那些赞同我们的观点的文献,要同样留意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文献。 3.为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找到模板。我们可以用二次文献找出关于自己的主题别人写了些什么,还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写作的,可将其作为自己研究报告的文体和格式的范例。(摘自《文献阅读的三种类型》,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3日)
2024-07-23
这里的“对比分析”,是指对比不同的已有文献,揭示已有文献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而不是不加区分地全盘否定。以《城市房价泡沫及其传染的“波纹”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12期)为例。在综述房价泡沫测度方法时,作者说“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指标法、统计检验法、模型法。关于指标法,作者的评价是“计算简便易行,但指标统计口径和临界值的选择缺乏统一标准,主观性较强”。关于统计检验法,作者的评价是“尽管统计检验法比指标法更客观,但Hott and Monnin(2008)利用ADF、KPSS、PP等方法对……进行泡沫检验,发现使用不同检验方法,其结果并不一致”。对于以上两种方法,作者还认为“统计检验法与指标法均无法计算住宅基础价值,对泡沫水平的测度未严格遵循房价泡沫的定义”。上述文献批评既有肯定也有否定,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通过对比不同文献而分析得出,因此内容是客观的。(摘自《文献综述客观“批评已有研究”的四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3日)
2024-07-22
该方法主要用于对论文的摘要内容、著作内容提要的直接再次摘录。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和著作的内容提要已是作者对书文内容加以浓缩的结果,呈现的较为完美的摘要形式必定是将文章或著作的结论或观点加以概述,因此若是该观点恰好能够支撑你的文章中的观点,则可直接进行借用,或者据己所需从中再次摘取。 比如,《公私反转: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实践机制》这篇论文,在前言文献梳理部分,作者需要梳理有关公私德之辩的研究,涉及到文献观点的引用。作者通过知网的关键词搜索便能找到《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这篇论文,该文运用了将近三万字来探讨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若执着于将近三万字的文章读完再去提取文献的整体观点,则无疑加大了工作量。这时,我们可以浏览摘要中是否有文献观点呈现,之后,直接借用引文作者自己从全文概括出来的观点,或者在表述上进一步压缩精炼。(摘自《学术文献快速阅读的四种方法》,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9日)
2024-07-21
在追热点型选题上,之所以会出现“扣帽子”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仅停留于对热点事件表面现象描述,未能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而且,热点往往随着时间快速变化,如果研究仅仅聚焦于短暂的热点,可能很快失去其相关性和影响力,无法形成长期的学术对话和积累。因此,若要摘掉“扣热点帽子”,在论述时不能仅止于“就事论事”层面。在从关注的热点现象或事件中提炼研究问题时,可将其扩展开来,使其具有普遍性意义。如此一来,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褪去,我们的研究成果依然具有研究价值。“普遍性意义”一方面是指,它不能是一个单纯的个案研究;另一方面,你所蹭的这个热点事件在将来或许还会发生,它不局限于同此时完全相同的热点事件,对于未来同类型的热点事件亦应具有参考价值,以使今天的研究会对未来具有指导意义。(摘自《论文“扣大帽子”的四种表现与对策》,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