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在确定选题之时,就要明确扎根理论的方法是否可以用来研究你所要研究的问题。而方法是否适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理论,因此需考虑研究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从数据中提炼理论。其次,扎根理论适用于微观层面,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因此,需考虑研究问题是否涉及到研究个人过程、人际间关系及更大的社会过程之间的互惠作用。第三,扎根理论适合于那些存在问题但缺乏解释的研究领域或现象,因此,需考虑研究问题是否缺乏足够的理论解释。(摘自《扎根理论方法使用的七个关键要点》,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21日)
2024-08-08
通过“设问”来呈现研究背景,可以提升论文吸引力。这是因为,“设问”可以制造悬念,而“悬念”往往包含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读者看到这样的表述,自然想继续往下阅读,以便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设问”在论文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即“设问”肯定是问读者的,它为读者提供了参与论文互动的渠道。这种“受邀请”的感觉,促使读者更加精力集中地去阅读论文,并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前文提出的问题。 《中国城镇家庭储蓄率之谜——基于年龄—时期—组群分解的再考察》(《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7期)一文,就通过适当“设问”来呈现研究背景。具体来说,该文前言开头提到Modigliani和Brumberg的生命周期假说。之后,作者设问:这个假说对于中国是否同样适用呢?由于生命周期假说原本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理论,但该文在这里这么一追问,其实就是在质疑该理论的普适性,自然会引起专业读者的阅读兴趣。(摘自《论文开篇“研究背景”吸引编辑的四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04日)
2024-08-07
论文开篇第一段可用四句话来呈现,即第一句写现实背景,通过引用领导人讲话、政策文件、大咖观点、数据资料等引出论文的研究主题。第二句写现实问题,使用转折词“但是”“然而”等,引出论文研究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第三句写现实问题亟需解决,强调研究迫切性。第四句写研究主题的重要性,使用“因此,……具有现实意义”。 其写作技巧有以下五点:第一,论文开篇第一段要“短”,能用一段写完,就不写两段;第二,能引用就不自己说,即多引用少说话;第三,政策文件引用合宜,不过多引用;第四,突出现实问题,不单纯写意义;第五,引出研究主题,不对研究问题作过多引申。(摘自《论文开篇第一段的四句话模板:基于C刊论文发表前后的修改比较》,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24日)
2024-08-06
首先,通过指出研究结果与前人成果的一致性,可以强调当前研究的可靠性和肯定前人研究的重要性。如果研究结果与前人成果相符合,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当前研究支持了这些成果,是否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或细化的解释。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引用,可以向读者展示当前研究在该领域的学术背景和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建立。 其次,说明所得结果与前人成果的差异,有助于评估研究的创新性和进步之处。如果结果与前人成果有所不同,我们需要解释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并探讨是否存在方法学差异、研究对象的变化或其他潜在因素。这可以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理解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摘自《论文“讨论”部分的六个写作要点》,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28日)
2024-08-05
“总—分—总”模式,需要我们先叙述主范畴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共同关系,之后分别阐述各个主范畴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各个主范畴串联起来。 以《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为例,通过题目可知,该篇论文的研究问题为“民宿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作者在阐述“故事线”时,首先总体叙述了主范畴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共同关系,即“在创业情境下,创业环境、创业者特征、创业资源、创业战略和创业学习等要素能单独或共同促使民宿创业成功”。之后,分开叙述各个主范畴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创业环境是外部情境要素,创业者特征和创业资源是内在驱动要素,创业战略和创业学习是实施过程要素”。最后,又将各个主范畴串联起来进行叙述,也即“基于‘创业者—环境—资源—战略—学习’,构建了民宿创业成功的多维整合模型”。(摘自《扎根理论方法“故事线”构建的四个策略》,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