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理论饱和度的验证,是扎根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步骤,可以确保理论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论文写作中,一些作者不重视展示理论饱和度的检验过程,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步骤,进而影响理论的成熟度和完整性。但是,只有严格执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并获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才能既体现理论性又不致理论预设。 比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采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外语界》2021年第5期)一文,对理论饱和度检验做了充分介绍。一方面按照研究设计的既定计划,即从32份访谈资料中选取7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开放式登录和关联式登录,观察是否有新的概念、类属出现,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新的类属,已经理论饱和。另一方面,为避免研究仅限于已经采纳的群体而产生唯创新偏见,该文还对比了使用者与知晓者、意向者的编码情况,结果发现3个群体在主要类属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并进一步发现使用者与知晓者、意向者、未采纳者存在的一些倾向差异,最终确证三级编码已趋饱和。(摘自《扎根理论研究避免“理论预设”的四个策略》,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8日)
2025-03-30
概念整合性强调主范畴能够将多层级的编码数据整合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也即,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这一三级编码过程,将碎片化的概念和范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围绕着核心范畴,建立主范畴与核心范畴的联系,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框架。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学术志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中,作者通过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范畴的概念整合性。在开放编码阶段,作者从原始文本中提炼出135个初始类属。在主轴编码阶段,将这些初始类属归纳为五个主范畴。这些主范畴不仅整合了初始类属,而且能够体现出主范畴的高度凝练化、理论化、抽象化。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进一步整合核心范畴,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摘自《扎根理论范畴涌现的五个创新策略》,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2日)
2025-03-29
该写法指的是首先说明一下本研究的理论背景,之后根据“四个什么”提出具体路径,先从重点领域出发进行突破,之后扩展到其他领域,最后是重点和局部共同合作解决同一问题。这一句式响应了“先重点,再局部”的政策,从重点、局部、整体多角度出发,依据“四个什么”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这类句式适用于政策研究类文章。针对这一句式,作者需要先分清重点、非重点,之后根据“四个什么”,找到具体措施进行仿写即可。 具体的模板句式为:……(基于某一特例的研究主题产生的原因)。这正是XX(基于某一特例的研究主题)的困难所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XX(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无法进行。……(关于某一特例的争论),但经历多年的探索,……本文的研究主题有所突破)。(摘自《论文“对策建议”部分的五种写法》,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5日)
2025-03-28
一、明确研究问题,识别核心要素。要想把研究问题转化为访谈问题,首先得明确自己论文的研究问题到底是什么,确保研究问题清晰具体。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拆解研究问题,并识别其中的核心概念/主题,从而为拟定访谈提纲提供最初的概念框架。 二、对标信息类型,确定提问结构。访谈问题是封闭还是开放,取决于所需信息的类型。这里的信息类型,是指自己希望通过访谈了解哪一类信息,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访谈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深度和广度,灵活决定是否采用开放式问题。 三、体现提问层次,预判并做追问。这里的提问层次,有两层含义。一是从一般性提问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具体的问题,体现递进逻辑。二是采用不同于递进逻辑的其他结构化思维。由于访谈提问是分层的,这些层次化的问题虽然可能彼此相关,但也存在一些“缝隙”。在实际回答上述问题时,受访者可能会做出一些“超纲”的回答。因此,需要预判各种潜在的回答或反应,并准备相应的追问,以便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摘自《研究问题拆分访谈问题的三个步骤:以五篇扎根理论范文为例》,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6日)
2025-03-27
引经据典,能够使作者借助权威或历史的智慧为研究提供哲学或思想上的支撑,同时赋予文章以深度和分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研究的学术性和严肃性。此外,引用名言或经典能够为文章设定一个引人深思的基调,激发读者对研究主题的思考,同时展示作者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对相关领域的广泛涉猎。这种开篇方式有助于建立起作者的学术权威,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行贿与受贿并重惩罚”的法治逻辑悖论》(《法学》,2015年第10期)这篇论文第一句提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有这样一段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经典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摘自《论文开篇第一句的七种写法》,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