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部分作者在推导研究假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推导逻辑混乱的情况,影响研究假设的得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为大家提供四个推导研究假设的模板句式:一是“主题词一的重要性+主题词一与主题词二之间的关系”;二是“主题词一与主题词二之间的关系+分阶段进行原因解释”;三是“主题词一的概念+主题词一的影响+与影响相关的理论+理论与主题词二的研究本体之间的关系+主题词二的概念+主题词一与主题词二之间的关系”;四是“总起句+主题词一对主题词二的影响+原因解释+主题词二对主题词一的影响+原因解释+主题词一与主题词二之间的关系+原因解释”。(摘自《“研究假设”提出的四个模板》,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1日)
2024-08-23
假如存在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直接对口的已有理论,那么,便可以直接把上述理论所涉及的具体维度搬过来,作为自己正文分点阐述的框架依据。比如,《“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16第4期)正文第一部分,研究的是“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要研究“现状”,就得对上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程度做出划分。该文将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作为自己的框架依据。这是因为,该理论恰好是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与这篇论文直接相关。据此,该文的正文第一部分按上述三个阶段,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划分为3类,进而按照围绕其去阐述“现状”。(摘自《思辨论文正文写作的八种推荐框架》,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6日)
2024-08-22
在论文结论部分展开文献比较时,除了按部就班地先写“一致性比较”、后写“创新性比较”,还有其他灵活写法,“在解释共性中引出研究差异”便是其中一种。这一写法虽然“共性”在前、“差异”在后,但它并不是传统的先拿ABC等文献与本研究做比较,后拿abc等其他文献与“本文”做比较,而是不管是一致性比较还是创新性比较,所比较的对象都是同一批文献。且这一写法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为了得出“创新性”比较的结果,论文往往“舍近求远”甚至刻意回避“研究差异”,花很长篇幅先去介绍“一致性比较”,做了充分铺垫后,才交代本文与已有研究的区别。因此,这一写法带有“欲扬先抑”的色彩。(摘自《文献综述“述评”的四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7日)
2024-08-21
有些作者在选择样本来源时,会使用二手数据库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针对的是全国各个地区的大样本,天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特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介绍样本来源时,可侧重围绕数据库的特征进行分析。比如《公平感知、社会资本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检验》这篇论文,第一句话作者先介绍了本文采用的数据库,即“主要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之后作者从三个层面介绍了CGSS数据库的特征,即“调查范围方面具有全国性、涉及内容方面具有综合性、调查时间方面具有连续性”“系统、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了社会变迁的趋势”“调查对象遍布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10000多户家庭,具有地理上的随机性和代表性”;最后作者交代了数据筛选与处理的结果。(摘自《C刊论文的五种“样本来源”及其写作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30日)
2024-08-20
一是引用热点事件或话题,设定现实情境。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了解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二是引经据典,凸显论文学术性和严肃性。这能够为文章设定一个引人深思的基调,有助于建立起作者的学术权威,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援引国家政策方针,突出政策敏感性。这可以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四是呈现统计数据,为研究奠定量化依据。统计数据以事实为基础,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的规模、严重性或重要性,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量化的证据。五是直言大家普遍存在的疑问,引发共鸣。这不仅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研究的紧迫性。六是提出大家普遍所面临的困境,激发求知欲。为研究提供现实背景,让读者明白研究的动机和目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七是展现某一话题的争议性,吸引注意力。这不仅可以激发读者对不同观点的探索和评估,还可以增强论文的互动性和影响力。(摘自《论文开篇第一句的七种写法》,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