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布尔运算是文献检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来组合检索关键词,以获得足够的与论文相关的文献。如果需要同时包含多个概念时,使用AND或OR运算符。比如《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环境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24年第3期)这篇论文。作者研究的是城市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检索文献时,需要选择“城市环境”AND“心理健康”及相关关键词,通过不同组合方式确定检索关键词或词组。如果需要排除某些概念或避免特定主题时,使用NOT运算符。如《打铁还需自身硬:职场人士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解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3年第6期)这篇论文。作者研究的是职场人士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检索文献时,作者选择“就业能力”“可就业能力”“可就业性”“就业力”“可雇佣性”“可雇佣能力”作为检索词。由于作者研究的是职场人士,因此在检索时同时排除(NOT)“学生”“大学生”“毕业生”“失业者”等关键词。(摘自《文献检索的五种常用方式(找不到文献必读)》,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20日)
2024-09-02
常识是社会对某一事物的常规认知。在思考选题时,很多作者会因常识的大众性、普遍性、基础性而选择避开甚至忽略常识。但实际上,尝试“反常识”也是独辟蹊径的一种方式。例如《主动选择:在线课程“高辍学率”的积极理解———基于学习者投资理论的视角》(《电化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这个选题中,在线课程“高辍学率”在我们常规认知中,会认为这是一种负面现象,进而认为因各种负面因素,从而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结果。但是,这篇范文的作者却另辟蹊径,基于一种理论视角而尝试打破常规认知,探寻在线课程“高辍学率”的积极理解,从而给予这一负面现象“积极”诠释,使得选题在“常识”的对立面,反而存在新颖感,引人入胜。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跳出甚至超越“常规认知”,发掘出另外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从而在获得新颖选题的同时,也能最终得到创新性观点。(摘自《论文选题的五种逆向思维》,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25日)
2024-09-01
在思考“理论贡献”时,要首先思考的是,“我”的论文是否是对已有观点进行了创新性的拓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思考论文相较于前人不同且进一步拓展之处,对于提高论文研究价值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行业变革背景下先发企业合法性的获取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电网公司案例》(《经济管理》,2017年第11期)一文。该文的理论贡献部分主要分成了两方面去阐述,其中一点便涉及到已有研究观点。此文是对“企业合法性获取机制”的研究,在理论贡献部分,作者先说明了以往在“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要素”研究上的观点。而后又进一步说明,“这些要素在本文有所提及”,但还包括“本文”发现的其他要素,同样可以对“企业合法性获取”有积极影响。由此,能够看出作者是想要表达“拓展学界已有观点”的理论贡献。(摘自《论文“理论创新”写作的五种思路:以扎根理论为例》,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4日)
2024-08-31
基于研究内容的不同,论文选择的研究方法也是大相径庭。例如,究竟是研究行为,还是研究看法?究竟是研究人,还是研究事?不同的研究内容需要审慎选择对应的研究方法。比如民族志与参与式观察方法就常用来研究行为或者某一特殊事件,研究者通过跟踪观察来探究结论。以《满洲里口岸多元饮食文化的民族志研究》(《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一文为例,作者想要探究满洲里口岸多元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而饮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宏观和庞大的课题,如果不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很难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而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恰恰强调在“自然情境”和“文化视角”下,通过长时间田野调查对个案进行“深描”和全貌性的描述,因而契合了该文的研究。(摘自《论文写作“研究方法选择”的五个简单策略》,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11日)
2024-08-30
学术研究要从实践中来,经过一系列理论研究过程,最后再回归到实践中去,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无限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可按如下三种逻辑去寻找符合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所特有的内在问题:一是从“事实性”的角度去对发生的实践性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发生了什么?人们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更深入的事实问题是?社会关系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二是从“解释性”角度去对实践性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是什么?更深入的解释可以是,某一社会事实或现象产生的动力、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它们的形成需要的因素有哪些?三是从“预测性”的角度去对实践性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件事情未来的趋势估计怎样?可能有什么变化或持续性?导致的后果可能有哪些?(摘自《论文“扣大帽子”的四种表现与对策》,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