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43 论文章节标题的典型结构:并列式
并列式的结构形式,顾名思义,呈现的多个标题是并列式的逻辑结构,多个标题共同论证,缺一不可。尤见于有固定的理论框架的论文之中。
例如《由仁即礼:孔子之道与中国“轴心时代突破”的特质》这篇论文。作者援引“轴心时代突破”这一概念来评估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文教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及价值。这一标题用并列式的“简单”形式带来了“高级”体现。这里的“高级”体现在结构思路明晰、观点显现、逻辑脉络畅通这三个方面。其中“结构思路明晰”与理论框架有关,也即,需要将所使用的理论加以说明,读者才可了解相应的框架思路。而作者在引言处就已提到,“轴心时代突破”意为要对中国与西方各自发生的文化创造精神进行比较,在比较视角下勾画孔子所开辟的思想运动的性格,进而理解儒家之道所表征的中国“轴心时代突破”的特质。在论文标题中,在与希伯来精神、苏格拉底、柏拉图所代表的“启示”“知”“政教分离”的观点比照之下,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更强调“自然”“仁德”“政教相维”。而冒号前边的内容则是对观点的进一步说明。从并列式的章节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顺畅的结构思路和清晰明确的观点所在。(摘自《论文章节标题之间的四种逻辑》,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