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No.1291 如何在选择性编码处交待主范畴逻辑关系内涵?

扎根理论的选择性编码是编码的最后阶段,在这一级编码中一般要交待完整的“故事线”并构建模型,以便将各范畴串联起来。这时为了呈现脉络的完整性,“故事线”以及模型构建时经常会介绍各范畴的层级划分、关系归类。比如,几个代表影响因素的主范畴各自又能体现内因、外因、前提、保障之类的层次,如果前面仅提炼了几个范畴,而这里却直接去介绍有这几层关系,则显得少了一层范畴、逻辑的提炼。 以《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为例。该论文在选择性编码“故事线”交待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主范畴的“典范关系”,介绍了“典型关系结构”和“关系结构内涵”两列内容,在“关系结构内涵”中提到了“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等关系,将主范畴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进行分类。然后才开始介绍“故事线”,在“故事线”中概括了这一关系。(摘自《扎根理论论文主范畴层级关系的三种呈现方式》,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22日)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