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No.1289 如何在前言写作中呈现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

此类前言的形式为:研究主题+历时性梳理+社会影响+持续关注。以《“老公”“老婆”称谓的社会语言学调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一文为例: 该前言第一段的第一句先就“夫妻称谓语”的重要性做了一个简要概括——“深刻反映了时代变迁与文化开放,对大众语言生活的影响”。而“夫妻称谓语”即是本研究的研究主题。之后作者使用三个引用,从陈原到刘俊,简要陈述了两位学者的已有研究,既涉及研究观点(“明确了...”更侧重于观点)也涉及研究内容(“分析...蕴含的...现象”更侧重于内容),前两个引用都早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20世纪90年代......”的表述中,引出“爱人”这一称谓(饶有趣味的是,中西方对这一称谓的理解存在偏差),随后又提及“受港台影视剧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新变化。之后,作者就上述现象又做了一个排比句式的总结(连用四个“不管...还是...”,凸显“夫妻称谓语”变化显时间著性的同时,也自然体现了社会影响,即“不断涌现”“不绝于耳”“仿佛只有...别的词都不得体...”)。由此,再回到学界,就“夫妻称谓”这一研究主题再给出后续的研究进展(“有的...有的...有的...”),以体现持续关注度。结尾句借助徐默凡的已有研究点出“错位问题”。第二段(另起一行),基于上述内容,作者再给出自己的研究框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进行问卷调查,以期通过定量分析......揭示......真实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摘自《论文前言的五个写作模板》,作者:亓钊,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17日)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