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28 如何运用“意义+特征+路径”写作框架实现思辨论文“理论-实践”相统一?
这一写法涉及A与B等多个范畴。它先单独介绍A的意义,之后把B置于A中,审视B在A中的特征,最后论述B在A中的实践路径。《从观念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化传承》(《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一文的写作框架,就是这样设计的。
该文研究的是“生活化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活世界”都是耳熟能详的概念,二者的关系属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中,“生活世界”(A)是一种理论,需要对其单独阐释。明确了“生活世界”的意义后,紧接着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生活世界”中进行审视(A中B),发掘“非遗”的生活世界特征。把“非遗”和“生活世界”放在一起,最终目的是希望落实“非遗生活化”。因此,论文最后需要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摘自《思辨论文“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六种推荐写作框架》,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