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22 如何从旧故事中找到新观点?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对问题阐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作者使用更新的视角对传统资源进行阐释,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以《“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期)为例,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在风云多边的近代中国,‘愚公移山’有着多重面相”。虽然之前也有学者对其展开探讨,但是因其含义丰富且时代的迅速变迁,学界并未道尽其深刻内涵。比如,有的学者研究“民族精神与愚公移山”的关系问题,但是淡化了中国现代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且史料基础较为单薄;还有的学者借用“愚公移山”来研究民国时期的“人生观”,并未将愚公移山放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背景下。其次,作者也提到“之前的学者多着眼于经典文本,没能从社会史角度关注‘愚公移山’的阐释、传播和利用”。基于此,作者将“愚公移山”放置在现代中国革命的脉络中,考察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如何阐释和运用“愚公移山”这个历史资源,并展开一个传统资源现代意义的生成和流变,丰富并更新了原有结论。(摘自《论文选题三法(通用版)》,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