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No.1213 如何借助“对个人事、身边事的思考”进行“比较”类论文的选题?

我们经常建议选题要聚焦到“个人”,即选题可以与自己有关,与自己所属的不同身份群体有关。站在个体以及不同身份群体的角度去思考选题,自然会在实践境遇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进行学理探寻,既能使选题凸显“人情味”,又能体现学理思考。该思路在比较研究中也同样适用。 例如《国家认同与伦理教化:中国和新加坡小学语文教科书榜样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23年第1期)。该选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形象。作者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深知榜样人物在引导学生三观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同国家教科书中榜样人物形象上的差异是如何的,由此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便想要了解一下与我国在心理和文化上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新加坡,在教科书的榜样人物形象塑造上是否存在异同,从而能够汲取相关经验,为我国教科书编写提供相关参考。(摘自《“比较”研究的六种选题思路》,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0月7日)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