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07 文献述评如何避免“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比如《智慧教学“知识过载”的积极理解——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视角》(《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8期)这篇论文,在写作文献综述时,作者批评已有研究“片面化地将智慧教学视为传播知识的载体”,但从作者梳理的文献观点来看,研究者似乎更倾向于表达“智慧教学可以使知识获取更便利”,并未体现出“将智慧教学视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存在偷换概念的倾向,这显然说不通。
从作者发表后的论文来看,作者将“片面化地将智慧教学视为传播知识的载体”改为了“片面理解‘过载’定义”,解释了片面理解“过载”定义的后果,即“会成为深入理解智慧教学知识学习效果的障碍”,从而让文献综述的逻辑更通顺。(摘自《文献综述的五个常见问题:基于五篇C刊论文发表前后的比较》,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