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No.1153 如何理解“选题惰性”?

在确定选题时,很多人会存在思考上的惰性,即在海量的信息或者大量文献之下,懒于思考适合自己的选题。更倾向于获取“嗟来之食”,即盲目借鉴不适合自己的选题,或者套用不适合自己的选题形式,而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实际上,论文作者们需要克服选题思考上的惰性,应以“求知”心态出发来思考问题,饱有对身边事物、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世界的“好奇”,以“无知”的状态来探索求证,最终到达“有识”状态。 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河北企业》2015年第12期)为例。这是“嗟来之食”所获得的选题,这一选题实际上就是直接借鉴不适合自己的选题,把别人的选题直接拿来使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研究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就直接得出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缺乏实证研究,学理性、科学性、严谨性均较为缺乏。由此可知,“嗟来之食”的选题只仿其形,却未得其实。而“求知心态”下所确定的选题是作者对未知的探索,在此情况下的选题会更有现实价值和研究价值。(摘自《论文选题的五种逆向思维》,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8月25日)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