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借助“研究思路的视角价值”与“理论预设的消极结果”呈现文献批评是一种典型的写作技巧,也即,一方面承认已有研究的研究思路所采用的视角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又批评上述思路存在理论预设,且带来了消极的结果。借助这样的思路呈现文献批评,将更有助于推导出自己论文的研究问题 这里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针对“研究思路”而言。考虑到研究思路又叫研究计划,所以可以认为,文献批评对已有研究“研究思路的视角价值”的肯定,其实是在肯定已有研究动机良好。相比之下,文献批评对已有研究“理论预设的消极结果”的强调,其实是在批评已有研究“好心做了坏事”,动机与结果明显不吻合。因此,这里的文献批评“肯定中否定”,是依托“动机”和“结果”而展开的。(摘自《文献批评“肯定之否定”的四种写法》,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18日)
2025-04-03
扎根理论模型阐释部分可以分五个写作步骤,包括描述、分析、评价、论据、总结。通过这五个步骤,模型阐释各部分可以更加清晰、有逻辑,能够有效地引导编辑和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结论。 具体而言,第一步提供模型中主范畴、子范畴的详细描述,包括不限于主范畴是什么、包括哪些子范畴等,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提供基础信息,确保读者对研究对象有共同的理解。第二步是对描述的主范畴、子范畴及其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与研究问题内在的逻辑、机制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扎根理论模型的深层意义。第三步是借助文献观点对主范畴与子范畴、主范畴与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进行评价,为研究设定一个学术历史或主题语境,从而使扎根理论模型与已有理论产生关联。第四步是提供支持评价的论据,使评价内容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从而佐证扎根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第五步是对描述、分析、评价和论据进行总结,提出作者的观点,从而为读者提供明确的结论。(摘自《扎根理论论文模型阐释的写作步骤:一篇C刊论文发表前后的比较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1月21日)
2025-04-02
链式推理,是研究者经常使用的一种论证方式。它是一种连贯式的推理,以链条形式将不同观点串联起来,直到证实最后的结论。如何让文献综述的链式结构在一段话中更突出?《幼儿园教师不良日常评价行为的实验转化》这篇论文是一个很好的仿写模板。作者研究的是“幼儿园教师不良日常评价行为”,引言第一段前半段是研究背景,后半段是文献综述。作者按照幼儿园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概念内涵(第一句)-重要意义/作用(第二句至第四句)-学界研究发现的问题(第五句)-典型事实(第六句至第七句)-后果影响(第八句)-研究意义(第九句)-研究思路(最后一句)的框架结构,每个要素用两三句话交代清楚,整体串联为一段话,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摘自《文献综述写作的“一段话”模板》,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0日)
2025-04-01
以“简要概述+设问句式(亮观点)+观点分析+批评建议”的思路呈现前言,是论文前言写作的一种典型思路。以《婚姻贫困:一个困扰边远山区成年男性的恶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一文为例,这篇论文前言从表述逻辑来看是比较清晰的。首句省略了背景,直接就婚姻贫困进行介绍,并给出一个对标的概念“婚姻挤压”,之后使用设问句(自问自答)对“婚姻贫困是否就完全等同于婚姻挤压”予以否定,并加以分析,在内涵、发生顺序、引发因素、治理路径上予以解释(这是对观点分析的梳理),之后提出批评“对农村男性婚姻贫困”这一问题,学界研究较为匮乏,最后给出研究目的,为弥补上述不足,撰写此文。(摘自《论文前言的五个写作模板》,作者:亓钊,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2月17日)
2025-03-31
理论饱和度的验证,是扎根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步骤,可以确保理论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论文写作中,一些作者不重视展示理论饱和度的检验过程,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步骤,进而影响理论的成熟度和完整性。但是,只有严格执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并获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才能既体现理论性又不致理论预设。 比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采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外语界》2021年第5期)一文,对理论饱和度检验做了充分介绍。一方面按照研究设计的既定计划,即从32份访谈资料中选取7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开放式登录和关联式登录,观察是否有新的概念、类属出现,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新的类属,已经理论饱和。另一方面,为避免研究仅限于已经采纳的群体而产生唯创新偏见,该文还对比了使用者与知晓者、意向者的编码情况,结果发现3个群体在主要类属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并进一步发现使用者与知晓者、意向者、未采纳者存在的一些倾向差异,最终确证三级编码已趋饱和。(摘自《扎根理论研究避免“理论预设”的四个策略》,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5年3月18日)